中國儲能網訊:歐盟《電池與廢電池法案》(以下簡稱《法案》)2023年8月17日起正式生效,規(guī)定最遲自2025年2月18日起,在歐盟市場銷售的動力電池需提供碳足跡聲明,我國動力電池出口面臨“門檻”。此外,我國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優(yōu)勢行業(yè)也將受到歐洲碳排放壁壘設置的影響。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我國新能源供應鏈完善且市占率較高,包括碳足跡、碳排放要求在內的綠色貿易壁壘,成為新能源行業(yè)、企業(yè)積極應對的新課題。
■ 電池碳排放邊界不同
“《法案》規(guī)定從原料到產品報廢處置等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由于缺乏上游企業(yè)數據,我國儲能企業(yè)暫時無法按要求完成報告?!敝袊こ淘涸菏?、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理事長舒印彪近日公開表示,我國電池出口企業(yè)面臨綠色貿易壁壘下的碳足跡核算認證難題,這體現在我國碳排放核算邊界與歐盟的規(guī)定有所不同,造成企業(yè)無法獲得歐盟要求的部分供應商的詳細數據?!拔覈际袌鲋饕笤谄髽I(yè)法人邊界內通過識別碳足跡來識別排放設施,而歐盟要求填報前端原料的含碳排放,也就是要求提供電池供應鏈各環(huán)節(jié)的碳排放數據?!?
目前,我國數據支撐體系和基礎數據庫正在創(chuàng)建中,導致電池產品的碳排放量被高估。“我國碳排放量實際上沒有那么大,但在歐盟的數據庫中,有的產品高出一倍以上。比如,歐盟的數據庫記錄了我國電網碳排放因子是每度電1155克,比2022年我國平均碳排放因子570克高出一倍,但全國平均電網排放因子還沒有做到按區(qū)域、按分時反映清潔能源利用的情況。”舒印彪直言。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電池等新能源出口企業(yè)需要強制性披露產品生產全過程的碳排放信息,可能導致企業(yè)的技術機密外泄。業(yè)內專家認為,針對國際綠色貿易壁壘,我國需加快構建新型儲能產品碳足跡核算標準體系,建立碳足跡基礎數據庫,加強雙邊多邊能源國際合作,與主要貿易伙伴建立碳足跡檢測認證機構,資質互認機制,促進電力綠色價值國際互認。
“碳足跡并非《法案》唯一新提出的要求,但與其他新要求相比,這是一項迫切、陌生而且充滿不確定性的工作。面對技術要求,企業(yè)需要在短時間內迅速完善對規(guī)則的認知、理解核算內容及方法,并帶領供應鏈共同執(zhí)行?!币晃惶寂欧叛芯抠Y深專家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其調研了多個國內動力電池生產廠商,普遍反饋電池碳足跡報告承壓較大,一是時間要求緊迫;二是開展相關工作的經驗較少,供應鏈的數據底子較薄;三是部分廠商的試算結果顯示,國內生產的動力電池碳足跡偏高。
■ 新能源產品市場主要在國內
不止電池行業(yè),我國光伏、風電等新能源優(yōu)勢行業(yè)均受碳排放影響。例如,法國已要求在100kW的光伏項目招標中把碳排放納入打分;意大利電力公司在招標過程中要求對風機產品碳排放打分;歐盟碳邊境調節(jié)機制去年10月進入過渡期,過渡期至2025年底,2026年正式要求繳納費用,并在2034年之前全面實施。
北京交通大學經管學院副教授、可持續(xù)交通創(chuàng)新中心研究員張娜告訴《中國能源報》記者,碳足跡似乎成為歐美為我國新能源產品設置壁壘的手段?!八麄儞闹袊男履茉纯萍己彤a品迅速發(fā)展和傾銷,這種國際競爭若不加以抑制,將會摧毀相關國家自身的相關產業(yè)。”
事實上,我國新能源產品市場主要在國內,并非海外,更不在歐美。當前,我國新能源產品國內市場銷售占比分別為:風電產品90%,光伏產品60%,電動汽車87%,其中風電產品已基本退出美國市場,歐洲市場占比不到10%。
張娜分析,在產能方面,目前歐美在光伏領域約占5%,基本被淘汰出局;風電領域尚有一定競爭力,但正面臨連續(xù)虧損;在電動汽車領域,歐美存在一定差異,歐洲正奮力追趕,美國傳統車企轉型困難,被淘汰的可能性較大?!拔鞣綇娬{碳足跡的行為,其實是對中國新能源產業(yè)快速發(fā)展的恐懼?!?
今年以來,美國頻繁提出我國新能源產能過剩,認為中國的出口戰(zhàn)略對太陽能、電動汽車和鋰離子電池等行業(yè)的全球供應鏈形成和穩(wěn)定帶來威脅。對此,張娜表示,從世界應對氣候變化和大力推進能源轉型的角度看,對新能源科技和產品的需求方興未艾,其實并不存在產能過剩問題?!爸袊男履茉串a品在全球市場具有顯著的技術、成本等競爭優(yōu)勢,歐美不顧事實大肆宣揚傾銷歐美市場,其根本目的是抑制我國新能源產業(yè)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