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一直在討論,始終沒有大進展。從2002年就開始的電力體制改革現狀如此。近日,停滯不前的十年電改似乎又看到了曙光。
9月16日,在太原參加第四屆中國(太原)能源博覽會的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劉琦以清晰、簡潔的語言描繪了電力體制改革的圖景,而且提出了“實現電力調度、交易、結算獨立運行”的新方向。
據了解,國家發(fā)改委、國家電監(jiān)會、國家能源局在今年下半年以來已經開始對電力體制改革進行專門調研。知情人士稱,這些調研結果將作為未來電力體制改革的政策儲備,有選擇地適時推出。
盡管官方一直態(tài)度明確地要堅持進行電改,但很多不確定的因素卻在蔓延。不少業(yè)內人士并不看好劉琦提出的“電力調度獨立”,他們普遍的一個觀點是“想法好,但實現起來卻很困難”。
廈門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直言不諱地說,如果電力調度要獨立,那勢必會牽扯很多的問題,“現階段電網都是國有的,你發(fā)多少,我也發(fā)多少,根本沒法競爭,這樣的獨立有什么意義嗎?”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并不看好劉琦提出的電改藍圖,在他看來,電力市場的建立在目前的格局下比較難,因為國家電網公司屬于電網一體化的管理格局,如果不改變,那很難建立起一個市場,“如果這個市場都是一個老板,那最后就等于沒市場,也就等于不存在市場,如果大家都不遵守市場規(guī)則,那這個市場隨時可能分崩離析。”
韓曉平認為,調度獨立現在不太可能實現,就在于所有調度背后的執(zhí)行的人全是一個單位的人,這樣的調度很難有效地配置,他擔心建立起獨立調度制度以后,也不能獨立,“你想獨立,但是電網公司說做不到,通流量達不到,輸不了那么多電給你,那調度怎么辦?”
韓曉平進一步解釋稱,調度的建立和電網的建設和管理應該是完全配套的,看具體怎么解決。調度要首先服務于市場,根據買賣雙方的協議來進行調度,不是憑空調度,還要有市場主體。
實際上,電改一直處于公眾的視線之內。2012年4月,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劉振亞曾公開表示,堅持輸配電一體化和電網調度一體化,配售分開,售電市場化。觀點一出,就引發(fā)了激烈的爭議。
中投顧問能源行業(yè)研究員宛學智認為,電力行業(yè)改革的核心是破除壟斷,“我國發(fā)電端、輸電端、變配電端、售電端均存在嚴重的壟斷現象,國企、央企、行政干預的跡象非常明顯,嚴重阻礙了電力改革進程的順利開展,制約了電力行業(yè)的高效率運行,壟斷不破,電力獨立調度無從談起。”
對于電改最困難的是什么,林伯強認為,現在電力體制改革的難點是電力市場要不要建立的問題。廠網分開,主輔分離,都是為了競價上網,為了最終建立電力市場,那么問題關鍵是電力市場是否可以建立,“電力市場最重要的因素是價格,現在價格由政府制定,因此現在下一步電力改革首先要問政府,電價能不能動?如果政府說能,我們就可以建立電力市場。反之,我們就沒有市場,怎么改革都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