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3月10-13日,由工業(yè)和信息化部節(jié)能與綜合利用司指導,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yè)協(xié)會主辦并聯(lián)合500余家機構共同支持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儲能大會暨展覽會(簡稱“CIES”)在杭州國際博覽中心召開。
CIES大會以“共建儲能生態(tài)鏈,共創(chuàng)儲能新發(fā)展”為主題,針對儲能產業(yè)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等重點、熱點、難點問題展開充分探討,分享可持續(xù)發(fā)展政策機制、資本市場、國際市場、成本疏導、智能化系統(tǒng)集成技術、供應鏈體系、商業(yè)模式、技術標準、示范項目應用案例、新產品以及解決方案的普及和深化應用。
來自行業(yè)主管機構、國內外駐華機構、科研單位、電網企業(yè)、發(fā)電企業(yè)、系統(tǒng)集成商、金融機構等不同領域的2011余家產業(yè)鏈供應鏈企業(yè), 53417位線上注冊嘉賓將參加本屆CIES大會,儲能網視頻號線上直播11萬人參與觀看與交流。其中300余家企業(yè)集中展示了儲能產品,涵蓋系統(tǒng)集成、電芯、PCS、BMS、集裝箱、消防、檢測認證、飛輪儲能、液流電池、熔鹽儲熱、壓縮空氣儲能等新型儲能全產業(yè)鏈。
3月11日下午,中能建數(shù)字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濟師李軍受邀在長時儲能技術及應用專場分享主題報告,報告題目為《長時儲能度電成本分析》。以下為報告主要內容:
李軍:各位專家、各位同仁好!今天下午我們的主題是長時儲能。這兩天在網上也看了兩句話,一句話是OpenAI的創(chuàng)始人說的,未來的AI需要更多的能源。能源需要更多的光伏+儲能。第二句話是英偉達領導說的,AI的盡頭是光伏與儲能。
如果光考慮算力未來可能需要燃燒掉14個地球。從這兩句話來講,我個人理解未來的整個世界發(fā)展可能是兩個力,一個是算力一個是電力。
能源的盡頭是光伏+儲能,儲能的盡頭是什么?我想儲能的盡頭是長時儲能。長時儲能的盡頭是什么?長時儲能的盡頭可能就在今天我們討論的話題當中。接續(xù)就在我們提供的解決方案當中。
所以我覺得今天這個專場很好,專題設置的也非常符合我們從事儲能行業(yè)人的需求?;氐浇裉斓脑掝},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長時儲能平準化度電成本的分析。因為度電成本從前兩年開始,包括這次大會,不同的領導,不同的專家都在說度電成本。
我們對于度電成本怎么理解?它的計算邊界條件是哪些?而且我說的度電成本和您說的度電成本,和他說的度電成本是不是一個概念?可能目前市場環(huán)境下未必如此。我希望通過今天我們提出這個長時儲能,尤其度電成本的概念把大家的思路聚焦一下。
我是來自中國能建數(shù)字科技集團,剛才我們集團也介紹了同時也做壓縮空氣儲能的業(yè)務。
今天和大家分享幾個模塊,一個是LCOE或者我們叫度電成本目前的現(xiàn)狀。第三是結合我對工程的理解提出對目前LCOE公式的考慮。還有對算力的分析,比較一下LCOE和我們日常所謂內部收益率或者資本金內部收益率,大家說6%,7%這兩個指標什么關系。
LCOE度電成本,從英文名字上翻譯過來叫平準化度電成本。計算過程中是全壽命周期折現(xiàn)的概念,不管是固定資產,還是現(xiàn)金流,都是通過跨20年,30年折現(xiàn)評估成本。
這個成本既包括我們項目初始建設投資,固定資產投資,也包括整個壽命期的運營,包括損耗,充電定量×電價也是COST。
從字面上理解翻譯過來叫平準化度電成本,這個概念是最早1995年問世,優(yōu)勢定義直觀,便于比較,綜合性好。不僅考慮初期投資的成本因素,還考慮了整個壽命期的成本和發(fā)電量。
具體在計算的模型上平準化度電成本就是項目生命周期內的折現(xiàn)成本與生命周期內凈發(fā)電量的折現(xiàn)之比,這是最原始的定義。
這個概念提出不是很長,最開始是1995年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首先提出的平準化能源成本的概念,經過2006年德國,2015年國際能源署和核能委員會在不同的報告中涉及到這個概念,這個概念引入國內,我考證的是2016年,通用電氣在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提出的白皮書。自2006年起,我們對LCOE的概念迅速接受。
我們談到儲能,談到新能源度電成本是我們很愿意涉及,大家經常談到的概念。
國外發(fā)展歷史各個階段有各個階段的公式,定義是那個定義,各方提的公式不一樣。作為舶來品國外各方發(fā)布的公式在我們用于國內的項目評估也有水土不服的地方。需要我們根據(jù)國內開發(fā)的需求,根據(jù)項目需求進行調整。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
一是國外的公式對于融資成本是不是考慮。融資成本是我們建設過程中非常重要的成本。
二是建設項目在國內或者實操階段稅費,尤其增值稅和所得稅在項目的成本評估上有沒有考慮因素。
三對儲能項目充電成本,或者充電效率,充電電價怎么在度電成本里考慮。這是我們做儲能度電成本考慮的幾個比較重要的修訂因素。
談一下LCOE指標的優(yōu)點和不足。幾個優(yōu)點,這個指標可以量化。LCOE的數(shù)值定義是項目全生命周期內的折現(xiàn)成本和全壽命凈發(fā)電量的折現(xiàn)之比,目前單位美元每千瓦時,或者每度電。這個千瓦時不是儲能電站的容量,這個千瓦時是整個壽命期發(fā)出電量的綜合,這是一個概念。
這個指標將復雜的成本與收益數(shù)據(jù)轉化為單一的。一個項目一個度電成本便于不同發(fā)電技術的比較。這個指標的經濟意義直觀明確,可直接與項目的上網電價與PPI電價進行比較,如果LCOE低于上網電價或者低于所簽的PPA,在當前電價政策下這個項目有相當?shù)母偁幜Γ档米鐾顿Y機會深入研究。
這個指標全面反映了項目財務評價的經濟要素。這個指標統(tǒng)籌考慮的項目整個壽命周期內的全部成本,包括建造成本,融資成本,稅費成本,運營成本和殘值回收,以及項目的發(fā)電量,適用于各類發(fā)電項目的評價。
對儲能項目適用不同儲能技術的比較,電化學,包括鋰電,鈉電,液流,包括抽蓄,不同的技術路線擅長的點不一樣,效率也不一樣,建設成本不一樣,過程中的運維成本也不一樣。
不同的儲能技術路線在工程初期的建造成本,系統(tǒng)效率,運行維護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比如說鋰電效率比較高,但是運維過程中需要進行電芯的更換,運維成本相對高一些。抽蓄儲能系統(tǒng)整體系統(tǒng)的效率相比電化學效率偏低,勝在整體的運維成本較低。
如果兩個項目工程造價相當下,如何取舍,這個指標提供了進行項目初期評判的依據(jù)。
同時度電成本優(yōu)勢幾點,同樣有一些局限性。無法衡量項目的盈利能力,LCOE度電成本直接反映了項目盈虧的邊界調動,無法衡量項目實際的盈利能力。
對于關注資金回報率的投資方而言,這個時候指標不如資本金內部收益率好用。
單一度電成本不太容易適合多電價模型的場景。隨著未來現(xiàn)貨市場的逐步建立,傳統(tǒng)單一的上網電價將成為歷史。目前講是一個標準電價,我們拿3毛或者2.5毛去測。未來可能電力項目的上網電價處于隨行就市的狀態(tài)。
未來LCOE的數(shù)和綜合電價進行比較評判。目前是行業(yè)發(fā)展的問題,計算標準不統(tǒng)一,行業(yè)尚未建立統(tǒng)一的計算標準,各方對LCOE的理解也不一致。不同的計算方法導出的LCOE計算的結果偏差比較大,有一毛,兩毛的,有四毛,五毛的,有六毛七毛的。
對公式改進的探討。結合剛才說的對于公式水土不服的部分,從三個角度對公式進行修訂??紤]項目融資成本對度電成本的影響。在之前各方提出的公式當中一般將工程的固定資產投資作為數(shù)值代入了,這個模式下既沒有包含項目建設的全部成本,包括一些拿地,開發(fā)上網的費用,這并不是固定資產投資是我的項目壓力成本,其他成本也要包含進來。同時沒有考慮融資成本對于度電成本的影響。
建議將LCEO分兩種模式,按照收益率分為融資前分析,我們叫全投資LCOE。另外叫融資后分析,也稱之為資本金LCOE。第二種模式融資后分析和我們收益率融資后分析取得口徑是一致的,考慮項目的融資成本。這種模式下計算提出的數(shù)值最大限度的反映項目全周期的平均成本,我覺得優(yōu)先采用。
第二個是增值稅對度電成本的影響,各國的稅法體制很大不同。與新能源項目,儲能項目相關度比較高的稅種主要是增值還有所得稅,這些因素影響計算度電成本計算的數(shù)值。
對于儲能項目來講,對儲能的特殊性,儲能的充電成本對于度電成本的影響。對于儲能項目而言,LCOE的分析方法僅適用于削峰填谷的模式,就是吃電價差,用電量吃電價差的模式。
對于調頻,容量備用,應急電源啟動這些輔助服務,沒有辦法將它的收益納入每度電的核算當中,這些輔助服務的量不采取LCOE的分析。
儲能項目在削峰填谷的運行過程中存在著充電成本,這個成本各有各的理解,有的覺得系統(tǒng)中來回的,我個人更愿意把這個充電成本看作類似火電廠的燃料成本。
儲能電站就是我去儲存谷時的電站,未來峰值去發(fā)。這個時候谷電更愿意看作燃料成本。
燃料成本受什么影響?受到充電電量與充電電價兩個因素的影響。其中充電電量有系統(tǒng)效率和電量決定,充電電價按照項目的市場情況去決定的。對于儲能項目而言,需要將充電成本充電電價+系統(tǒng)效能引入公式,才能全面反映儲能項目的全壽命周期的成本,這點是儲能度電成本區(qū)別于風光,區(qū)別于火電最大的不同。
還有我提出對儲能項目度電成本的修正公式。公式看起來有點多,但是我和大家解釋一下。公式等號右邊,左邊兩部分,左邊就是我們叫項目資本金模式下的度電成本,是我剛才說的資本金LCOE。公式的右邊分為分子和分母兩部分,分子是什么,分子是成本,成本有4部分構成,第一部分,項目建設的資本金投入,分年還的本金,分年還的利息,第一個模塊三項,就是項目的資本金和融資成本。
第二個模塊,項目運維期,運行期正常的運維成本,如果電化學,鋰電需要換電芯,在這里納入成本。一個項目30年,40年電芯的性能再好,中間也會涉及到兩三次電芯的更新,這個成本也要納入我的運維成本。對于儲能項目來講還有項目的充電成本的折現(xiàn)值核計,這個公式就是發(fā)電量÷效率×充電電價,我們也視作儲能電站的運維成本。
第三項,項目全生命周期的所得稅和增值稅的折現(xiàn)值核計。這個和正常的項目基本一樣處理,數(shù)據(jù)該多少是多少,最后一項是未來項目中期的時候固定資產和現(xiàn)金流回收的產值。這兩個數(shù)是減項,整體分子上都是成本,未來殘值回收和現(xiàn)金流回收對我成本來講就是負項,分子考慮了項目生命周期內涉及到所有的成本。分母除的是項目全生命周期內上網電量的折現(xiàn)值合計。
這個公式比較復雜,分塊看條理已經清晰,符合最開始對于度電成本或者LCOE的定義。簡單分享一下我的算力,比較不同儲能條件下多種儲能技術路線的LCOE。
我這次對比的是鋰電還有抽蓄,還有壓儲三種技術路線。一些造價,一些過程中的運維費取的未必和大家一樣,這個數(shù)值是參考。三種儲能技術路線我分別對100MW的儲能電站,分別的時長是4小時,6小時和8小時。我們可以看到在100MW4個小時狀態(tài)下鋰電它的度電成本是0.85,抽蓄是0.86。壓儲是0.78。
充電成本考慮的是2毛,充電的電價是2毛。0.8-2.7毛,目前電價差的充電成本6毛左右??梢哉J為在削峰填谷模式下電價差能夠讓儲能電價拿到6毛,就可以保證基本的收益率。
隨著時長不斷的增加,這三種技術,涉及到不同的容量邊際成本,未來長時儲能容量邊際成本的優(yōu)勢更明顯。在目前的造價下隨著時長不斷的增加,抽蓄和壓儲度電成本優(yōu)勢相對更強一點,這就是量化數(shù)值的指標。
黃線是鋰電成本從4小時到8小時,變化相當于緩一些。我個人理解建設成本和電芯的比例基本上成正本。壓儲和抽蓄降的多一點,因為功率模塊和容量模塊是分離的。增加時長增加容量模塊就可以,功率模塊那個模塊。什么叫長時儲能?未來的長時儲能一定把容量模塊和功率模塊分開,不分開成本不好降。
這是對于算力的分析結果,在工程造價方面比例關系方面,鋰電池儲能的工程與儲能市場基本呈線性增加,長時儲能里面的抽蓄和壓蓄,包括好多專家談到的液流,這幾種技術都是容量和功率模塊相分離的。在儲能市場增加時僅擴充容量模塊即可。
也應該看到轉換效率方面鋰電池的轉換效率最高,抽蓄,壓儲,包括鋰電現(xiàn)在效率都是次之的,這是基于儲能不同原理造成的。不同的轉換效率代表著儲能電站運行運動成本,同樣的放電電量的條件下轉換效率越低的儲能電站所需要的充電電量越多,這是對運維成本的提升。
不同儲能時長下LCOE的電能情況,隨著儲能時長從4小時增加到6小時,8小時長時儲能技術逐漸顯示出儲能容量邊際成本低的優(yōu)勢。弱長時儲能時長增加,以抽水蓄能,壓蓄蓄能為代表的長時儲能LCOE顯著降低,低容量邊際成本的優(yōu)勢將更加明顯,未來我們去攻克長時儲能不管哪種技術路線,哪種技術領域,大家要更關注容量邊際成本的降低速度。
4小時,8小時是我們說的現(xiàn)狀。覺得8小時就夠了,未來隨著電力系統(tǒng)不斷的演進,需要不需要儲能應對12小時,應對24小時,應對72小時的儲能,后期會有這種市場的需求。
解釋一下,儲能技術路線的選取受到政府引導,資源稟賦,建設條件,投運時間,產業(yè)配套,技術迭代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違法憑借一個單一的指標確定,我這次僅僅從度電成本測算的標準對不同儲能時長的條件下進行對比,也是一家之言。
最后一部分,簡單介紹度電成本與我們收益率之間的不同。首先說相同。LCOE和IRR,這兩個結果都考慮了建設成本,資金,運維,稅費等因素。也都可以按照全投資和資本金或者融資前,融資后兩個模式去分析。這兩個指標都可以作為較為全面的經濟指標供項目的投資方或者決策方參考使用。
但是也有顯著不同,分析角度不同。分析角度LCOE是我從項目發(fā)電成本回收的角度,重在處于什么樣上網電價的時候能夠實現(xiàn)項目全生命周期的收支相抵或者全成本的回收。
LCOE從項目投資方IRR,收益率從項目投資方的角度重在分析項目投入資金獲得現(xiàn)金流的盈利能力。適用范圍不同,LCOE僅適用于我們做的電力項目,發(fā)電項目或者儲能項目。IRR是通用性的,基本上所有的固定資產投資只要現(xiàn)金流入,流出有數(shù)的都可以適用,不受到行業(yè)局限。
場景不同。即便在電力行業(yè)LCEO僅僅適用于以削峰填谷或者電價差為盈利模式下的分析,對于其他的輔助服務不太適合用度電成本去分析。
IRR這個指標可以包含各種收入,各種成本。即便這個收入與電量核算脫鉤,只要是正確的計入現(xiàn)金流入,就能夠從不同項目中進行比選。
最后比較標準不同。LCEO的計算標準可以直接與項目的上網電價,所謂的充放電價差去比較,可以快速判斷項目是不是可行。為什么儲能項目為什么用度電成本最大的優(yōu)勢是快,而且也容易理解。IRR需要與投資方設定預期的收益率比較,有的是6,有的是7,有的是8,意義就不是很明確。
7的項目標準是6,7就可以投。有的企業(yè)收益率是8,7的項目就不投。不同預設收益率的預期導致不同的投資結果。
談一下對于LCOE的本質和工作建議。LCOE的本質就是目標項目全投資或者資本金收益率為某一特定社會折現(xiàn)值時候的上網電價,本質還是一個電價。LCOE的工作建議,目前從行業(yè)發(fā)展建議行業(yè)管理和從業(yè)者加強對LCOE的研究,制定出一套統(tǒng)一規(guī)范的LCOE核定的計算方法,滿足我們作為市場開發(fā)或者作為項目投資決策的需要。
按照目前測算的結果,不管是鋰電,壓儲還是抽蓄,它們的度電成本都是在8毛左右。市場上吃8毛是吃不到的。何況作為電網側或者電源側,無法吃到用戶側所謂五六毛的電量差。作為儲能電站未來收益是去參與電價差,未來電價差是三毛,四毛,目前來講我可能需要六毛到八毛。
缺額怎么辦?我個人覺得未來政策制定的時候可以考慮之前抽蓄兩步制和火電容量電價給予長時儲能相應的容量電價或者容量補償,這樣滿足我們整個行業(yè)發(fā)展的需要。這個數(shù)量不是今天拍腦袋要儲能電價,確實有這個數(shù)可以算出來。
所以借這個機會談一下我個人的呼吁。
這是我的一家之言,歡迎和大家進行探討,不足之處請各位批評指正,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