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Ta共摻雜改善LiNiO2正極材料性能研究
作者:李文升1,2,馬 帥1,許國峰1,2,楊 明2
1.天津藍天太陽科技有限公司
2.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 第十八研究所
引用:DOI: 10.3969/j.issn.1002-087X.2024.02.005
李文升,馬 帥,許國峰,等.Co-Ta共摻雜改善LiNiO2正極材料性能研究[J].電源技術,2024,48(2):218-223.
LI Wensheng, MA Shuai, XU Guofeng, et al. Improvement of LiNiO2 cathode material properties by Co and Ta co-doping[J].Chinese 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24,48(2):218-223.
摘要:采用高溫固相燒結對LNiO2正極材料進行了Co與Ta摻雜改性,并對其進行元素含量、晶體結構、形貌、比容量、倍率性能、循環(huán)性能、差示掃描量熱法(DSC)等測試。結果表明,Co可以改善材料倍率性能,Ta可以細化材料顆粒、提升循環(huán)性能。Co與Ta同時摻雜0.01%(摩爾分數(shù))時,LNCTO-1放電(3 C/0.2 C)容量保持率為82.8%,循環(huán)(1 C/1 C)50次后,循環(huán)容量保持率為95.3%,熱分解溫度從189.3 ℃提升到了199.8 ℃,顯示出了優(yōu)良的綜合性能。
關鍵詞:鋰離子電池;Co-Ta共摻雜;正極材料
鋰離子電池比能量高、安全性較好、環(huán)境友好,已廣泛應用于各類電能源產(chǎn)品,如3C消費類電子產(chǎn)品、各類動力汽車以及儲能等領域[1-2]。近些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新能源汽車取得了快速發(fā)展,然而續(xù)航焦慮以及循環(huán)壽命受限等依然是制約新能源汽車全面替代傳統(tǒng)燃油汽車的關鍵。
在現(xiàn)有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體系中,LiNiO2以其高理論比容量(274 mAh/g)優(yōu)勢迅速成為了時下研究的熱點[3-4]。然而,純相LiNiO2尚未實現(xiàn)商業(yè)化的應用,主要原因在于高脫Li+狀態(tài)下,LiNiO2正極材料結構會變得非常不穩(wěn)定,進而導致材料的循環(huán)性能大幅衰減[5]。研究表明,在LiNiO2正極材料的充電過程中,當電壓高于4.2 V時,會發(fā)生H2-H3相變,同時伴隨晶體結構沿c軸方向上突然減小,劇烈的體積變化造成微裂紋的產(chǎn)生與聚集,在后續(xù)循環(huán)中導致顆粒粉化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并降低正極材料的循環(huán)性能[6]。基于此,很多研究致力于抑制H2到H3的相變。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本文制備了一種Co-Ta共摻雜的LiNi(1-x-y)CoxTayO2正極材料,通過摻雜Co,提升正極材料的離子導電性,進而改善正極材料的倍率性能[7],通過摻雜Ta,細化正極材料的一次粒子,減少應力集中,從而抑制顆粒粉化[8]、提升材料的穩(wěn)定性。該材料與超高鎳氧化鎳鈷錳鋰三元材料(NCM) (Ni≥95%)均具有高容量,但是超高鎳NCM由于Mn存在,在充放電過程中會出現(xiàn)Mn的溶解,導致材料電性能下降[9],而且超高鎳NCM的一次顆粒呈無序狀,不能緩解由各向異性體積變化導致的應力,從而使顆粒破碎、電性能下降。通過Co-Ta共摻雜,協(xié)同改善LiNiO2的結構特性與電化學性能,對于提升材料的倍率性能與循環(huán)壽命具有積極意義。
一、實驗
1.1 樣品的制備
1.1.1 Ni(OH)2前驅(qū)體的制備
將NiSO4·6 H2O溶解并制備成Ni2+含量為2.0 mol/L的水溶液,記為A溶液;配置4 mol/L的堿溶液,并向其中加入氨水控制氨堿比為0.30∶1,記為B溶液;向反應釜中通入N2置換2 h后,在攪拌條件下,將A、B溶液按一定比例勻速加入到反應釜中,控制反應溫度為50 ℃,pH值為10.8,待沉淀顆粒粒徑達到要求后停止進料,經(jīng)洗滌、干燥得到最終的Ni(OH)2。
1.1.2 LiNiO2正極材料的制備
按照Li與Ni摩爾比為1.01∶1的比例分別稱取Ni(OH)2和LiOH,物料經(jīng)高速混合機混合均勻后在氧氣氣氛下進行燒結,先升溫至550 ℃,保溫5 h,后升溫至720 ℃,保溫16 h,氧氣濃度≥99%,隨爐冷卻后得到LiNiO2正極材料,記為LNO。
1.1.3 Co-Ta摻雜型LiNiO2正極材料的制備
與LNO制備方法基本相同,其區(qū)別在于配料過程中加入一定量的Co(OH)2和Ta2O5,Li與Ni+Co+Ta的摩爾比為1.01∶1。按照摻雜數(shù)量的不同,首先制備了單一元素摻雜的LiNi0.99Co0.01O2和LiNi0.99Ta0.01O2,隨后制備了兩種元素共摻雜的LiNi0.98Co0.01Ta0.01O2和LiNi0.96Co0.02Ta0.02O2,以上4種正極材料分別記為LNCO、LNTO、LNCTO-1和LNCTO-2。
1.2 材料的表征與測試
采用Thermo-Fisher電感耦合等離子體原子發(fā)射光譜儀(ICP-OES)進行元素含量測試。采用日本理學D/max 2500型X射線衍射儀進行X 射線衍射光譜法(XRD)測試,Cu Kα射線(λ=0.154 056 nm),掃描速度5 (°)/min,范圍10°~80°。采用日立SU1510掃描電子顯微鏡進行掃描電子顯微鏡法(SEM)測試。采用德國耐馳DSC204F1差示掃描量熱儀進行差示掃描量熱法(DSC)測試。
1.3 電化學性能測試
1.3.1 扣式電池用電極的制備
在干燥環(huán)境(環(huán)境濕度≤5%)中進行電極的制備,按90∶5∶5的質(zhì)量比分別稱取活性物質(zhì)、Supper-P、聚偏二氟乙烯(PVDF)膠液[6%(質(zhì)量分數(shù))],隨后添加適量的N-甲基吡咯烷酮(NMP),經(jīng)過攪拌、脫氣后制成正極漿料。將制備好的漿料均勻涂覆于鋁箔上,然后在真空干燥箱中烘干。將烘干后的極片碾壓至合適的厚度,沖切出圓形實驗電極片,分別稱重記錄,極片質(zhì)量精確到0.1 mg。
1.3.2 扣式電池的組裝
實驗用扣式電池選用CR2430,鋰片為負極(純度≥99.5%),1 mol/L LiPF6/[乙烯碳酸酯(EC)+ 碳酸甲乙酯(EMC)+ 碳酸二甲酯(DMC)]作為電解液,隔膜選用Cealgard 2400聚烯烴隔膜。在水、氧含量都小于10-5的環(huán)境下組裝扣式電池,組裝完成后放置于25 ℃的恒溫箱中靜置。
1.3.3 扣式電池充放電測試
扣式電池在25 ℃的恒溫箱中靜置8 h后,在3.0~4.3 V電壓范圍內(nèi),對實驗電池分別進行充放電比容量、倍率性能和循環(huán)性能測試。
二、結果與討論
利用ICP-OES對不同材料中Ni、Co、Ta的含量(質(zhì)量分數(shù))進行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
LNO中Ni含量為58.94%,隨著Co與Ta的加入,材料組分中Ni的含量逐漸降低, LNCTO-2中Ni含量降低至55.19%;LNCTO-1中Co與Ta的含量分別為0.58%和1.79%,與Co、Ta分別在LNCO及LNTO中添加時含量相近,LNCTO-2中Co與Ta的含量較LNCTO-1都提升一倍,Ni、Co、Ta在不同材料中的含量與設定組分相近。
2.2 正極材料晶體結構分析
利用X射線衍射光譜法對不同正極材料的晶體結構特征進行對比分析,結果如圖1所示,所有材料的衍射圖譜都與標準圖譜(PDF:89-3601)吻合且沒有任何雜質(zhì)峰。不同摻雜量的四種正極材料LNCO、LNTO、LNCTO-1、LNCTO-2及LNO的X射線衍射圖譜中(003)、(101)和(104)三個峰都表現(xiàn)出了非常強的衍射強度,(006)/(102)和(008)/(110)也表現(xiàn)出了明顯的分裂,特征峰位置沒有發(fā)生遷移,衍射圖譜中無可見雜質(zhì)峰,表明經(jīng)過摻雜后,材料的物相未發(fā)生改變。
對不同正極材料進行Rietveld精修,晶體結構參數(shù)如表2所示,Co與Ta的加入對材料的晶體結構參數(shù)無明顯影響,表現(xiàn)為材料晶體結構參數(shù)a、c變化較小。但是Co與Ta單獨摻雜或共摻雜時,材料I(003)/I(104)的比值較未摻雜的LNO都顯著增加,表明Co與Ta摻雜能夠抑制陽離子混排,提升正極材料層狀結構穩(wěn)定性。
圖1 不同正極材料XRD圖譜
2.3 正極材料顆粒形貌分析
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對不同正極材料的形貌進行測試,結果如圖2所示。對比圖2(a)~(c)可以發(fā)現(xiàn),LNO和LNCO一次顆粒生長明顯,顆粒表面都較為粗糙,一次顆粒尺寸約為0.7~0.9 μm,表明Co元素的加入對材料一次顆粒的生長無明顯影響,而LNTO材料的一次顆粒生長不明顯,顆粒表面較為光滑,一次顆粒尺寸約為0.48 μm,表明Ta元素能夠抑制一次顆粒的生長。隨著Ta含量的增加,材料一次顆粒尺寸逐漸減小,在圖2(d)~(e)中,一次顆粒尺寸分別為0.40與0.37 μm,進一步證明Ta具有細化材料一次顆粒的作用。
(a)LNO;(b)LNCO;(c)LNTO;(d)LNCTO-1;(e)LNCTO-2
圖2 不同正極材料SEM圖像
2.4 正極材料電化學性能
2.4.1 不同正極材料首次放電比容量
在3.0~4.3 V電壓范圍內(nèi),以0.2 C (1 C=200 mA/g)的電流進行首次放電比容量測試,結果如圖3所示。對比LNO、LNCO和LNTO三個樣品,LNO的首次放電比容量和首次效率最高,分別達到了238.1 mAh/g和91.28%,LNCO和LNTO的首次放電比容量出現(xiàn)略微下降,分別為234.9和233.9 mAh/g。而采用雙摻雜體系的LNCTO-1和LNCTO-2由于摻雜量的上升,材料首次放電比容量進一步下降到了231.9和224.7 mAh/g。這表明Co與Ta在該電壓范圍內(nèi)充放電過程中對材料比容量沒有貢獻,當Co與Ta摻雜量增加時,正極材料中Ni含量逐漸降低,材料放電比容量隨之降低。
圖3 不同正極材料首次充放電曲線
2.4.2 不同倍率下正極材料電性能
分別以LNO、LNCO、LNTO、LNCTO-1和LNCTO-2為正極材料的扣式電池在完成首次充放電測試后,以0.5 C、1.0 C、2.0 C、3.0 C的電流對正極材料進行測試,結果如圖4所示。對比LNO、LNCO和LNTO三個樣品,在0.2 C時,LNO的比容量最高,隨著放電倍率的提高,LNO比容量衰減最為嚴重,在3.0 C時放電比容量僅為0.2 C放電比容量的79.5%。LNTO倍率性能衰減趨勢與LNO基本一致,表明Ta的加入對正極材料的倍率性能無改善作用。得益于Co對高鎳正極材料陽離子混排的抑制作用,LNCO的倍率性能得到顯著提升,3.0 C時放電比容量保持率為82.1%,LNCTO-1在3.0 C時放電比容量保持率為82.8%,二者較為相近。隨著Co加入量的增大,LNCTO-2表現(xiàn)出了最優(yōu)的倍率性能,在3.0 C時放電比容量的保持率達到了84.6%,進一步證明了Co可以改善高鎳正極材料的倍率性能。
(a)比容量 (b)容量保持率
圖4 不同正極材料倍率性能
2.4.3 不同正極材料循環(huán)性能
在3.0~4.3 V,以1.0 C對不同正極材料的循環(huán)性能進行測試,測試結果如圖5所示。以1.0 C測試,LNO首次比容量最高,達到了216.4 mAh/g,但是循環(huán)50次后放電比容量降至187.4 mAh/g,容量保持率僅為86.6%。隨著Co或Ta的加入,正極材料在1.0 C下的放電比容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容量保持率都有提升,LNCO在1.0 C下的首次放電比容量為214.5 mAh/g,循環(huán)5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為90%,LNTO在1.0 C下的首次放電比容量為213.5 mAh/g,循環(huán)5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為93%,LNTO表現(xiàn)出了更好的循環(huán)性能。當Co與Ta同時加入時,正極材料容量保持率進一步得到提升,LNCTO-1在1.0 C下的首次放電比容量為212.4 mAh/g,循環(huán)5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為95.3%,但Co與Ta加入量繼續(xù)增加時,正極材料比容量顯著降低,容量保持率也不再顯著提升,LNCTO-2在1.0 C下的首次放電比容量為208.9 mAh/g,循環(huán)50次后的容量保持率為95.8%,表明正極材料一次顆粒尺寸過小時,不利于循環(huán)性能的提升。
(a)比容量 (b)容量保持率
圖5 不同正極材料循環(huán)性能
為了進一步探究Co-Ta共摻雜提升正極材料循環(huán)性能的機制,對LNO、LNCO、LNTO、LNCTO-1以及LNCTO-2的剖面進行了SEM測試,如圖6所示。從圖6中可以看出,LNO和LNCO的一次晶粒體積大且排列無序,而LNTO、LNCTO-1和LNCTO-2的一次晶粒則變得更細長,且從顆粒中心到其表面呈放射狀排列,說明Ta摻雜可以誘導一次晶粒徑向排布,從而使材料從顆粒中心到其表面呈放射狀排列,可以減輕Li+嵌脫過程中因晶體的各向異性體積變化而導致的晶界間應力,抑制二次顆粒的粉化,進而提升材料的長循環(huán)穩(wěn)定性[10]。
(a)LNO; (b)LNCO; (c)LNTO; (d)LNCTO-1; (e)LNCTO-2
圖6 不同正極材料的剖面電鏡圖
2.4.4 不同正極材料的微分容量-電壓曲線
為了進一步研究元素摻雜對正極材料相變過程的影響,對不同正極材料首次充放電過程的微分容量-電壓(dQ/dV)曲線進行對比分析,如圖7所示。所有曲線都有3個較為明顯的氧化峰,分別對應了材料在充放電過程中發(fā)生的三次主要的相變,包括單斜相M,六方相H1、H2、H3。其中H2-H3相變引起體積變化,是造成高鎳材料顆粒粉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通過對比,LNO樣品的H2-H3相變峰最為明顯,其次是LNTO和LNCO,表明Co、Ta元素的摻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相變的發(fā)生,但是單一元素對高鎳材料相變的抑制效果較弱。采用雙元素摻雜后,LNCTO-1抑制H2-H3相變的能力明顯得到提升,LNCTO-2抑制H2-H3相變的效果最好。通過Co-Ta雙元素摻雜可以有效抑制材料在高脫Li+狀態(tài)下的相變,這對于抑制應力產(chǎn)生及顆粒粉化,提升高鎳正極材料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具有重要意義。
圖7 不同正極材料首次充放電過程的微分容量-電壓曲線
為了進一步探究Co-Ta共摻雜對循環(huán)穩(wěn)定影響的機制,對LNO和LNCTO-1循環(huán)50次后的dQ/dV曲線進行對比分析,如圖8所示。對比可以看出,在50次循環(huán)后,LNO的H2-H3氧化峰顯著下降,這表明在循環(huán)過程中H2-H3相變的可逆性差,引起材料的體積效應,導致材料循環(huán)穩(wěn)定性變差;而LNCTO-1的H2-H3峰強幾乎沒變,這表明Co-Ta雙元素摻雜可以抑制H2-H3不可逆相變,從而提升材料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
圖8 LNO(a)和LNCTO-1(b)的首次和循環(huán)50次后的充放電過程的微分容量-電壓曲線
2.4.5 不同正極材料的DSC分析
將LNO和LNCTO-1分別組裝成扣式電池,充電至4.3 V后對材料進行DSC分析,如圖9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LNCTO-1最大放熱峰的溫度為199.8 ℃,而LNO對應的最大放熱峰溫度為189.3 ℃,LNCTO-1的放熱峰溫度高于LNO且放熱量更低,說明Ta和Co共摻雜有利于提高LiNiO2的熱穩(wěn)定性。
圖9 LNO和LNCTO-1的DSC曲線
三、結論
通過液相沉淀法制備了Ni(OH)2前驅(qū)體,采用摻雜和固相燒結工藝制備了不同摻雜量的正極材料,Co的加入對形貌無影響,利于提升正極材料的倍率性能,Ta能夠細化一次顆粒,穩(wěn)定材料結構、進而提升循環(huán)性能。對比了不同含量Co、Ta摻雜量對正極材料性能的影響,研究表明:同時摻雜0.01%(摩爾分數(shù))的Co與Ta時,正極材料首次放電比容量為231.9 mAh/g,倍率(3 C/0.2 C)循環(huán)容量保持率為82.8%,循環(huán)50次后容量保持率為95.3%,且熱分解溫度從189.3 ℃提升到了199.8 ℃,提升了材料的熱穩(wěn)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