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wǎng)訊:春節(jié)將至,歸家路牽扯著每一個在外打拼游子的心。隨著新能源車的普及,不少人選擇開新能源車跑長途回家。
為了能順利回成都,在上海工作的李先生特意提前兩周出發(fā),“我回來得早,車流量較小。如果車流量大,就麻煩了。”而在深圳工作的李先生和女友胡女士,靠著10度電撐過了高速上驚險一刻,“沿途幾個充電樁都滿了,每次都要排隊,我們賭了一把,邊開邊找,最后找到了,但還是挺害怕的。”
據(jù)央視新聞,國家電網(wǎng)智慧車聯(lián)網(wǎng)平臺數(shù)據(jù)顯示,節(jié)前返鄉(xiāng)的充電高峰主要集中在臘月二十七至臘月二十九,也就是2月6日至2月8日。從往年春節(jié)期間的情況來看,沈海高速、京港澳高速和滬蓉高速的新能源充電樁最為繁忙。每日的充電高峰集中在中午12點至晚間8點,京港澳高速檀山咀等服務(wù)區(qū)的充電樁幾乎全天都將處于忙碌狀態(tài)。
【1】連著多個服務(wù)區(qū)排滿隊,只剩10度電才充上電
李先生 從深圳到湖南岳陽 13小時
我和女朋友一起,從深圳回湖南岳陽,2月3日中午12點從深圳出發(fā),走武深高速,4日下午1點多到了湖南岳陽,全程開了13個多小時。我們每年回來基本是放長假的時候,這個時長算正常。
我的車滿格電能跑600公里,回來的時候比較冷,在高速上實際大概是400公里,到了湖南就只能跑到300多了。整趟行程我們換了兩次電池,還充了一次電,廣東氣溫高,電池運行得更好。
回來的路上我們很幸運,沒有特別擁堵,只是進入湖南之后,在炎陵和茶陵這兩個服務(wù)區(qū)有較嚴重的擁堵。堵的主要是進服務(wù)區(qū)的路,車沒地方停,都堵在右側(cè)車道。但這已經(jīng)比出發(fā)前兩天的情況好多了,大概只堵了十幾公里,路上也沒有完全停下,一直在緩慢行駛,前兩天可能有個三四十公里的擁堵。
我們特意選了出行的時間,按照往年的經(jīng)驗,一般小年之前有一個高峰,小年之后會有一個冷靜期。另外今年湖南降雪,我們也很擔心,但是好在我們不用開到降溫最嚴重的地方,如果從岳陽再往北走,估計就走不動了,路上積雪、天氣等都不利于行駛。
出發(fā)前我們做好了要開兩天兩夜的準備,帶了很多加熱米飯,還有厚衣服和新能源車露營裝備。
雖然做好了準備,但出發(fā)前還是有點緊張。那幾天我們一直盯實時路況,出發(fā)前從深圳到東莞那段有大堵車,韶關(guān)附近又有很多隧道,也容易堵。在地圖軟件上看,這幾段路因為擁堵,顯示“豬肝色”,看著很可怕。
到了韶關(guān)附近,電池顯示還有余量,大概剩20度電,預計能跑四五十公里。但一進湖南,氣溫降低,郴州附近山路又多,爬坡非常耗電。一上坡,車輛就提醒到不了充電站,但一下坡它又提示能到。
當時還是挺害怕的,我們沿途一直找服務(wù)區(qū)的充電樁,哪怕只充10分鐘我們也安心一點,但每次去都要排隊,我又不好意思跟人家說,讓我們插個隊。
高速上一般只有4個充電槍,很多車一起充的話,功率會降低,充電速度會變慢。不想停下來排隊耽誤時間,我們就賭了一把,繼續(xù)往前開,最后到了汝城才充上電,我們在高速附近一公里找了個私人充電站,不用排隊,而且充電槍的數(shù)量更多。網(wǎng)上很多開新能源車返鄉(xiāng)的人也是這么建議的。
開到那的時候只剩下10度電了,也就能跑20多公里。如果真的沒電,只能停在路上,叫別人送電池上來了。
整體體驗下來,感覺新能源車還是比油車更舒適。這趟雖然開了13個小時,但我開了智能駕駛,基本是車在開。我女朋友坐副駕也能感受到,過去開油車,我中途至少要休息3次,但這趟我連續(xù)開3個小時還覺得很輕松,就是車幫人分擔了很多。
而且費用也更劃算。這趟行程的電費,加上換電池的費用,一共不到300元,比過路費還低,往年類似的行程開燃油車,油費要花600元左右。
年后我也會開回深圳,可能要錯峰出行,只要不堵車,我覺得新能源車開回去沒什么大問題。
【2】在北方能明顯感覺到低溫對續(xù)航的影響
宋先生 從山東臨沂到黑龍江綏化 22小時
我是送我對象去東北,距離過年還有近兩周,我們從山東臨沂出發(fā),開車到了遼寧沈陽,又到了黑龍江綏化。
我的車滿電時是600多公里的續(xù)航,到了冬天,續(xù)航是正常的六七折。到了東北,能跑300公里就很不錯了,一般只能跑二百七八十公里。
我的車可以換電池,這趟回去我?guī)缀鯖]有充電,全部都是換電池。每次換的電池,電量不低于90%。從山東臨沂到黑龍江綏化將近2000公里,我分兩段跑,第一段跑沈陽,1200多公里一共換了4次電池,從沈陽到黑龍江是800多公里,換了3次電池。
在北方能明顯感覺到低溫對續(xù)航的影響,車的性能、動力等和平時差不多,主要就是電量掉得特別快。而且到沈陽時氣溫零下十多攝氏度,到黑龍江零下20多攝氏度,這兩個氣溫區(qū)間,電池的區(qū)別也很大。去黑龍江時我還接上了我姐,加行李相當于車里坐了4個人,耗電量更大。
盡管這樣,我還是比較放心開新能源車回家。我們在買車之前就看了一下,我這個車在全國已經(jīng)建了2300多座換電站,開長途回去我不想浪費時間在充電上。
出發(fā)之前,我提前做了路線規(guī)劃。車子綁定的app可以看到沿途的充電站,從山東出發(fā)一直到哈爾濱,沿途都可以換電,而且換電站都建在我可達到的范圍之內(nèi),大概每兩個在200到300公里之間。這個距離,電量肯定是夠用的,哪怕非常冷,也能到達下一個服務(wù)區(qū)的換電站。
全部算下來,我從山東臨沂到沈陽開了14個小時,中間吃了一次飯,還上了幾次洗手間;從沈陽到黑龍江綏化開了8個多小時。換電池基本沒怎么排過隊,還是比較順暢的。
換電池也特別簡單,基本3到5分鐘就能換好。電池在車底下,換的過程中人也不用下車,我把車停門口,自動泊車到換電站,再在屏幕上點開始,機器就會自動把車托起來拆卸并安裝電池,最后再把車放下來。
換電池的花費不高,就是當?shù)卣5碾娰M加30元的服務(wù)費。服務(wù)費是固定的,但每個地方的電費不一樣,白天和晚上也不一樣。我最便宜的一次換電池,加服務(wù)費一起五六十元。
網(wǎng)上有些人對于新能源車有很多顧慮,但我還好,我是00后,我的第一輛車就是新能源車,我覺得它不僅比油車更省錢,還更智能化。比如我出門不用帶鑰匙,手機藍牙連著,人站在車旁自動就解鎖了,空調(diào)也可以遠程開啟。
這種體驗感的舒適,讓我感覺是車在為我服務(wù),而不像油車,是我在服務(wù)它。這種感覺,我和其他車友交流的時候,他們也是一樣的。如果我身邊有親戚朋友認可新能源車,并且覺得價格合適,我很樂意推薦給他們。
【3】躲避高峰提前出發(fā),感覺高速充電價格偏貴
李先生 從上海到成都 26小時
我是從上海出發(fā)開到成都,走的國道,從上海走浙江經(jīng)過安徽再到武漢,最后回成都,全程共計1900公里,算上休息一共開了26小時。我回來比較早,路上車少,當時返鄉(xiāng)的大部隊還沒正式開始出動。
我是一個人出發(fā)的,老婆還沒放假。我擔心再過一段時間,路上車多了開不動,就提前先走了。我回來得早,車流量較小。如果車流量大就麻煩了。我老婆孩子要大年二十幾才能回來,那時候也不敢開新能源車,直接坐高鐵回。
這臺車我剛提1個多月,我也想試一試新能源車跑長途到底怎么樣,包括路上的配套設(shè)施、充電是否方便。一趟試跑下來,感覺還可以。我中途基本沒怎么在服務(wù)區(qū)休息,累的時候我就開輔助駕駛,這個功能司機不用神經(jīng)繃緊地開車。
我的電箱是100度的,一般剩40%左右我就去充電,60度電大概100塊錢。大多情況下,新能源車充不到100%,充到90%多就走了,因為充最后10%的時候,它的充電速度就會下降。充電的車越多,分配給每輛車的功率就越低,等的時間就越久。
現(xiàn)在充電樁普及了,很好找。我平均每次充電時間在30分鐘到40分鐘。每開兩個小時,我就充下電,正好自己也可以休息一下。
整趟行程算下來大約花600多元,比油車肯定要節(jié)省,但也沒省很多。我覺得高速上的電樁費用挺貴的,電費白天基本是1塊8一度,晚上就是幾毛錢一度。相比私人的充電樁,現(xiàn)在某些高速上的電樁還是舊標準,在充新車的時候,速度慢很多。
休息的時候,我還會開直播,和網(wǎng)友聊天。
我個人的感覺是,只要不是節(jié)假日,新能源車用來跑長途還是非常不錯的。購車和用電的價格,肯定也比油車劃算。
開新能源車最大的不同,是要提前規(guī)劃好行程。首先要查一下,經(jīng)過的地方最近的天氣情況。其次要按照車上專門的導航來做規(guī)劃,現(xiàn)在新能源車能提前做好規(guī)劃,能判斷每個服務(wù)區(qū)充電樁的功率,還有充電樁的使用情況,有幾輛車在充電等。
關(guān)于新能源車的未來,我還是很有信心的。我自己是做燃油車零配件的,但現(xiàn)在我家里的兩臺車已經(jīng)全部換成新能源車了。本來我開的油電混動車,開了一段時間后,我就后悔沒有買純電。平時我們在長三角地區(qū),開電動車完全夠用了。
關(guān)于返程,我現(xiàn)在還沒有想好,估計要么早一點,要么晚一點,反正要錯開車流高峰,才方便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