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碳酸鋰期貨自上市以來持續(xù)下行,最大跌幅約42%。9月底盛新鋰能等鋰鹽廠在生產虧損加重的背景下進行減停產,供應階段性收緊帶動碳酸鋰價格短暫反彈,但基本面供強需弱格局難改,碳酸鋰價格大概率仍將承壓運行。
下游補庫謹慎
新能源汽車增速放緩,正極材料補庫謹慎。受益于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的延續(xù)和優(yōu)化,疊加新能源汽車下鄉(xiāng)促消費等政策的大力扶持,我國可以穩(wěn)固新能源汽車的高景氣度,但隨著滲透率的不斷提升,其增速將逐年放緩。繼續(xù)向上游追溯,發(fā)現正極材料產量增速以及電池裝車量較電池產量增速保守,表明產業(yè)鏈各環(huán)節(jié)對未來的預期存在差異,其中,正極材料廠對后市相對偏謹慎。
儲能需求轉弱、消費電子有所改善。新型電力供應體系為儲能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比較大的空間,但是價格戰(zhàn)、產能過剩、海外裝機降溫等問題接踵而至,使得儲能產業(yè)鏈的經濟效益不高,從而導致儲能增長預期有所下調。11月儲能領域的需求明顯減弱,部分企業(yè)近期缺乏新的訂單來源。消費電子領域,今年關于電子產品促消費的政策也是陸續(xù)出臺,受益于升級換代+下鄉(xiāng),將帶動消費電子邊際改善。整體上,新能源汽車正極材料廠對未來預期較為謹慎,疊加儲能領域訂單下滑,碳酸鋰整體需求有所轉弱。
產能長期過剩
海外礦石資源以及鹽湖鋰是我國碳酸鋰重要的供應來源。2023年1—9月國產礦石產量約1.45萬金屬噸。2023年1—9月進口鋰精礦303萬噸,按照平均3%—6%品位折算,1—9月鋰礦進口依存度在86%—93%,其中超90%進口自澳大利亞。此外,我國還通過進口碳酸鋰來補充供應,進口依存度大概在25%。2023年1—9月碳酸鋰進口11.06萬噸,同比增長6%。其中,有超95%進口自阿根廷和智利的鹽湖鋰。據統(tǒng)計,2023年全球鋰資源增量約36萬噸,2024年增量約34萬噸,主要由澳洲、非洲以及南美鹽湖貢獻。據悉,薩比星礦山的首批鋰精礦將于近期陸續(xù)到達國內港口,市場預期未來非洲礦到港后供應端將繼續(xù)放量。礦石資源供應充足,不會限制碳酸鋰產量的釋放。
短暫減產后,碳酸鋰產量重新釋放。據SMM統(tǒng)計,我國2023年產能新增加35萬噸至95.78萬噸,2024年新增37萬噸至133.44萬噸。近5年我國碳酸鋰產量年復合增長率超30%,2023年1—10月中國碳酸鋰產量同比增長33%,產能建設和產量釋放都是比較快的。而9—10月產量出現了下滑,主要原因是鋰鹽廠虧損加重而進行減停產,不過11月盛新鋰能逐步恢復生產。四季度鹽湖鋰具有季節(jié)性減產特征,但是產能的進一步釋放和生產工藝的不斷提升,使季節(jié)性影響逐漸減弱。
綜合來看,2023年是碳酸鋰供需格局轉換的關鍵節(jié)點,鋰鹽廠減停產致碳酸鋰供應階段性收緊,碳酸鋰價格短暫反彈。但隨著礦石價格松動,利潤修復后鋰鹽廠逐步復產,供應將重新釋放。2024年資源端及碳酸鋰仍有大量產能待投放,而動力及儲能需求增速放緩,碳酸鋰在供強需弱格局下,價格大概率承壓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