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中國的風電機組運維市場有多大?先看一組數據,截至2013年底,我國并網運行的風電機組已達到6.2萬臺,其中2012年前安裝的機組約為4.6萬臺。按照2年-3年的質保期計算,應該有74%左右的機組已經出質保期或者瀕臨質保期結束。商機如此巨大的市場該如何運行,很多參與者都在“摸著石頭過河”。
或許是出于近20年的風電機組運維經驗積累,或許是因為在全球40多個國家的風機運維經歷,西班牙風電企業(yè)歌美颯對中國風電運維市場有著獨到的見解。為此,本報專訪了歌美颯服務市場及銷售總監(jiān)楊革。
中國能源報:一般來說,風機制造商占據了風機運維市場的優(yōu)勢,歌美颯對此如何認識?又是怎么利用這種先機的?
楊革:首先,風電機組制造商最了解風機,擁有專業(yè)的技術經驗和實力,因為,,風機是他們設計、制造、安裝、調試,并在質保期的最初兩年負責運維。所以,在歐洲,風電市場發(fā)展成熟的區(qū)域,風機出質保期之后,很多業(yè)主就自動同風機制造商簽訂了運維合同。以西班牙公用事業(yè)公司Iberdrola為例,該公司購買的歌美颯風機,超過80%的風機都同我們簽有長期的運維合同,這充分證明了客戶對我們風機和服務的滿意度。
如果要風機能夠安全高效地運行20年,所有維護工作,包括更換零部件和耗材、預防性維護、定檢、小修、大修、改進和升級等,一項都不能少。如果缺少了某項工作,或者某項工作沒有做到位,即使不馬上反應在風機的利用率或發(fā)電量上,也會是一種隱患。這種隱患長期積累,會造成很大的風險。目前國內出保風電場大部分都是自己做運維,外購零部件。
從零部件的供應來說,風機制造商對自己負責運維的風機更加清楚其狀態(tài),能相對準確地預測出零部件的消耗,也有更容易規(guī)劃充足的備件儲備。這種預測能力,是主機廠長期經驗積累的結果,同時有龐大的數據庫支撐。業(yè)主自己的服務隊伍和第三方的服務隊伍,沒有這種優(yōu)勢。一般來說,因為更了解,所以,制造商的服務往往也更及時。
還有很重要的一個優(yōu)勢,歌美颯在20年的運維實踐中,發(fā)展出了一套適合風電行業(yè)的體系。
憑借這些優(yōu)勢,歌美颯可以為客戶提供安全可靠、卓越的運維服務。如今,運維業(yè)務已成為歌美颯的關鍵業(yè)務及發(fā)展根基之一。
中國能源報:有一種說法認為,相較于外國在華公司,中國本土的風機運維公司往往具有人力成本優(yōu)勢,再加上占有本土的地利,往往能夠比較快速、更廉價地解決風場的運維問題,不知道您是否同意這種觀點?
楊革: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本地公司確實有成本上的優(yōu)勢,然而,成本并不是衡量運維水平的唯一標準。以歌美颯為例,運維服務分多個層面,歌美颯總部有一個全球層面的運維服務的支持團隊;在世界各地的分公司還有國家層面的服務支持團隊;在區(qū)域和風場層面,我們還有現場主管、現場工程師來從每個風場的實際情況出發(fā)來安排運維體系。最后,簡單的日常維護工作,我們會外包給一些本地公司,的確這些公司具有人力成本和地緣上的優(yōu)勢,但不能指望這些本地公司能處理復雜的技術問題。作為歌美颯的分包商,他們必須嚴格按照歌美颯的標準和流程進行工作。發(fā)現問題之后,如果能夠處理的話,就會快速解決問題,同時會把問題及時反饋給歌美颯的現場工程師或主管,然后問題就進入到我們的解決體系,對于現成不能馬上處理的問題,逐層解決,所以,我們可以做到及時發(fā)現并解決問題。業(yè)主會在現場看到幾個人在工作,但這幾個人身后的強大支持團隊卻往往被忽視。
當然,進行低價格的競爭肯定不是歌美颯的優(yōu)勢。面對中國市場的這種狀況,我們將更多的專注于高附加的服務,做低價服務商無法進行的工作,比如在新技術的應用,改造和升級等,我們將要對G5系列風機進行改進,增加其發(fā)電量。
另外,從根本上來看,風機運維同風機質量有很大關系,比如,一些風機在質保期內就需要較頻繁的更換大部件,這就很難讓風場業(yè)主放心,并允許風機如期出質保。如果風機質量不過硬,在質保期內,風機制造商往往要在風場配備大量現成工作人員,一旦風機出現較嚴重質量問題就需要停機更換備件。這些做法都會抬升人力成本、設備成本和度電成本,另一方面,又降低了風機的可用率。所以,歸根結底,風機運維市場同風機質量密切相關,一旦風機質量過硬,運維成本也會相應的下降,這也是歌美颯的競爭優(yōu)勢之一。
中國能源報:在開辟中國風電運維市場的時候,歌美颯發(fā)現同開發(fā)相對成熟的歐洲市場有哪些不同?
楊革:歐洲的風電比我們國內起步早,加上歐洲本身就是很成熟的市場經濟體制,我國和歐洲的差別還是很大的。比如,風電行業(yè)的投資主體多元,有完善的融資保險等手段為風電場的運營服務。這些都是中歐風電場經營外部環(huán)境的差別。最主要的是理念上的不同,歐洲業(yè)主往往更注重長期的風電資產保值和盈利能力。以前面提到的西班牙Iberdrola電力公司為例,該公司是世界領先的可再生能源企業(yè),該公司80%歌美颯的風機都由歌美颯來運維。Iberdrola電力公司選擇歌美颯就是因為他們相信,主機廠最了解風機,對運維業(yè)更專業(yè),有利于風電資產的長期保值。
而國內的一些大型風場開發(fā)商往往更關心短期的財務開支,寧愿來組建一支自己的運維隊伍,這樣做看似是省錢,但從長期技術進步和資產保值來說,未必是正確的選擇。
中國能源報:您對中國風電運維市場建設還有什么建言?
楊革:首先,我們對中國的運維市場充滿信心,除了當前市場保有大量的歌美颯風機之外,其它品牌的風機,特別是在前幾年風電高速發(fā)展時大量裝機在出保時暴露出的問題,對我們而言,都是機會。
好多客戶也意識到自行運維帶來的一些問題,并愿意嘗試請主機廠來做運維,而我們也以實際行動展示了我們的能力。我個人預見,會有更多的風場開發(fā)商會認真思考如何在壽命期內保值資產,增加產出的問題。
毋庸諱言,中國的風電運維市場剛剛起步,技能積累和運用都需要時間和實踐,而中國的風電運維市場的市場化程度還不高,這個市場要成長和成熟還需要社會大環(huán)境的優(yōu)化,需要我國改革開發(fā)和市場化程度的加深。對于風場運營商來說,學習國外的經驗,有助于少走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