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提及寧夏中衛(wèi)騰格里沙漠,漫漫黃沙環(huán)繞、無邊無垠綿延的戈壁沙洲景觀最為深入人心。但隨著我國“雙碳”目標的提出,大型光伏基地項目正在我國西北的沙漠、戈壁、荒漠等區(qū)域建設,昔日人跡罕至的“不毛之地”,眼下涌現(xiàn)數(shù)萬畝光伏“藍海”。
近日,《華夏時報》記者實探國家能源集團寧夏騰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一期1吉瓦光伏項目(下稱“一期光伏項目”),在車輛駛過綠樹成蔭的鬧市區(qū)、崎嶇不平的沙石路段后,映入眼簾的是全國首批首個“沙戈荒”新能源基地的萬畝“光伏藍”。
“沙戈荒”涌現(xiàn)光伏“藍?!?/strong>
“十四五”以來,國家多次提出加快推進沙漠、戈壁、荒漠地區(qū)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建設。記者近日實地走訪的騰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便是國家千萬千瓦級“沙戈荒”基地中首個備案、開工、投產的基地項目。
據(jù)悉,騰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以建設大型風電、光伏基地為主,配置建設相應火電調峰機組,新能源總裝機規(guī)模1300萬千瓦,規(guī)劃總投資超850億元。其中,一期光伏項目占地面積約2.8萬畝,總投資約53億元,配套建設1座330千伏升壓站和1座儲能電站。
行走在荒漠間,汽車行駛顛簸感強烈,步行更是每前行一步都不知腳下沙土是松是實,即便僅是起微風,肉眼也可見空氣中被攜帶起的沙土。由此可見,在荒漠中打樁、運送、修建數(shù)萬畝光伏板,并非件容易事。
“從光伏組件運輸?shù)皆O備安裝,幾乎眼前看到的所有設備,除了沙子以外都是前期人工不斷努力來的。例如打樁工作,看似表面是沙土打樁機能輕易打通,但實際是通過從側面引孔注水操作的?!睂幭凝堅葱履茉从邢薰军h委副書記、總經理郭鵬飛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表面看上去是沙漠,但打樁至地下半米左右,便有水滲出,沙土層經水濕潤后十分緊密,打樁機難以開展工作?!爸T如組件運輸、維修清洗等很多環(huán)節(jié),我們都加班加點攻克了許多難題。”郭鵬飛說道。
記者現(xiàn)場探訪過程中了解到,即便施工環(huán)境較惡劣,騰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也較快完成建設。2022年9月9日開工建設,2023年4月26日并網發(fā)電,10天平整2.8萬畝沙丘場地;28天完成330千伏升壓站土建工程;60天完成330千伏升壓站電氣安裝;70天完成330千伏送出線路144基鐵塔組立和51公里導線展放;90天完成33萬根PHC管樁施工、安裝組件1.2吉瓦,48小時內完成311臺箱變送電、4354臺逆變器的帶電工作……
數(shù)據(jù)顯示,一期光伏項目并網后,每年可提供清潔電能18億千瓦時,可滿足150萬個家庭一年的用電量。
探索光伏板上、板間、板下綜合經濟
《華夏時報》記者實地調研獲悉,盡管一期光伏項目數(shù)萬畝的光伏“藍?!苯ㄔO迅速,但整體規(guī)劃兼顧了光伏板上、板間、板下多重經濟。
“A標段44萬塊光伏板可不簡單,我們都在樁基位置上設了可追光措施?!睂幭凝堅葱履茉从邢薰鞠嚓P人士向記者表示,項目按照智能化發(fā)電思路建設,平單軸支架通過風速傳感器數(shù)據(jù)及時調整傾角,做好大風期間的支架安全性保護。配合采用微控制器處理技術,利用高精度傾角傳感器和太陽運行軌跡相結合的方式,實現(xiàn)對太陽的精確跟蹤,提升約5%發(fā)電效能。

不僅如此,在一期光伏項目板下,還通過草方格固沙等方式,開展多元治沙模式和治沙經濟,達到綜合治理的生態(tài)效益。根據(jù)2019年國家林草局第六次全國荒漠化和沙化調查工作數(shù)據(jù),截至2019年,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257.37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26.81%。防治荒漠化、生態(tài)修復荒漠化已經成為我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任務之一。
數(shù)據(jù)顯示,在一期光伏項目2.8萬畝占地面積中,治沙范圍已超過2.6萬畝。
值得關注的是,記者留意到,對比大多數(shù)場景下的光伏板而言,一期光伏項目樁基高度明顯偏高。寧夏龍源新能源有限公司相關人士向記者說道,項目光伏組件中心點提升至距地面3米,目的是運用“林光互補”“農光互補”技術,采取“林草結合”模式,實現(xiàn)“板上發(fā)電、板間種植、板下修復”新格局,形成光、林、草相結合的林沙產業(yè)新模式。
“老實說,在沙漠地區(qū)極度缺水的情況下,光伏板下種植經濟的探索是有難度的?!眹夷茉醇瘓F龍源電力寧夏公司一期光伏項目經理李超翔向《華夏時報》記者感嘆道,種植上探索過許多種農作物,好在功夫不負有心人,當下種植的多肉植物,茄子、辣椒等農作物,培育的蘑菇長勢還算不錯。
據(jù)介紹,未來一期光伏項目或還將開展板間種植紅棗、枸杞、苜蓿等經濟作物。
發(fā)揮國企社會、經濟責任擔當
近年來,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在以建設“綠色能源+生態(tài)治理”為核心目標之下,也積極發(fā)揮國企社會、經濟責任擔當。
在寧夏中衛(wèi)走訪過程中,《華夏時報》記者也來到了中衛(wèi)市殘疾人運動員訓練基地現(xiàn)場。據(jù)悉,該項目由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承擔改造任務。
寧夏龍源新能源有限公司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龍源電力成立以來,在創(chuàng)新化、綠色化、智慧化、責任化多方面不斷努力,不僅建成全球最大風電新能源數(shù)字化平臺,有項目入選生物多樣性與能源革命論壇典型案例,而且還入選2023年《財富》中國ESG影響力榜。
眼下,龍源電力寧夏公司仍在積極布局開發(fā)風光火儲一體化、水風光一體化等千萬千瓦級大基地,緊鑼密鼓籌劃寧夏騰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二期項目的開工建設。
6月11日,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開工建設。這是我國首條以輸送“沙漠、戈壁、荒漠”新能源大基地電量為主的特高壓外送通道,其中新能源輸送占比將達50%以上。寧夏騰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作為“寧電入湘”工程的重點配套項目,并網發(fā)電后將為湖南增加1/6電量,滿足湖南的能源電力需求。
李超翔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寧電入湘”配套新能源基地二期200萬千瓦光伏復合項目規(guī)劃總裝機容量為200萬千瓦。光伏場區(qū)總占地面積約6萬畝,擬劃分2個地塊,每地塊裝機容量為100萬千瓦,每地塊配套建設1座330kV升壓站,1座100MW/200MWh儲能電站。兩個地塊330kV升壓站通過2回330kV架空線路接入甘塘750kV變電站(規(guī)劃中)。
據(jù)李超翔介紹,二期200萬千瓦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為電網提供清潔電能38.5億千瓦時。按照火電煤耗每度電耗標準煤304.9克,投運后每年可節(jié)約標準煤約117萬噸,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320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約616.09噸、氮氧化物排放量約689.25噸。此外,每年還可減少大量的灰渣及煙塵排放,節(jié)約用水,并減少相應的廢水排放。
在探訪寧夏騰格里沙漠新能源基地結束時,記者站在該荒漠中較為高的一處沙丘眺望,“地上沒有草,不見土質好”的景象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分布密集、整齊聯(lián)排的光伏板和環(huán)環(huán)相扣、縱橫交錯的草方格。日光的照射下,“藍色海洋”波光粼粼,好似正不斷向外輸送綠電,草方格形成的大網中,若隱若現(xiàn)的沙生植物也冒出了點點綠芽,漫漫黃沙景象正步步走向沙漠綠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