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
01
電力現貨建設
根據“中發(fā)9號文”要求,此輪電改的目的之一是要還原電力的商品屬性,即要將電力的時間價值和空間價值由市場進行發(fā)現。2017年9月,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公布首批八個現貨試點省份;2021年4月,國家發(fā)改委、國家能源局明確電力現貨試點范圍擴大,擬選擇上海、江蘇、安徽、遼寧、河南、湖北等6 省市為第二批電力現貨試點;此輪電力體制改革進入到了新的階段。
2022年2月21日,國家發(fā)改委、國家能源局發(fā)布《關于加快推進電力現貨市場建設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要加快推進電力現貨市場建設,明確:第一批現貨試點地區(qū)原則上2022年開展現貨市場長周期連續(xù)試運行,第二批現貨試點地區(qū)原則上2022年6月底前啟動現貨市場試運行,其他地區(qū)盡快開展現貨市場建設工作。
02
西北五省現貨市場建設進度
西北五省電力現貨市場建設進度各有差異,甘肅已進入現貨市場長周期運行階段,其余新疆、寧夏、陜西、青海均已啟動至少一次模擬試運行。
甘肅:作為首批電力現貨市場試點省份之一,甘肅自2022年5月至今,已進入現貨連續(xù)長周期運行階段。
新疆:2023年5月15日至21日,開展了新疆電力現貨市場第一次模擬試運行。
寧夏:2023年4月25日至28日,開展了寧夏電力現貨市場第二次模擬試運行。
陜西:2022年11月22日至12月2日,開展了為期11天的陜西電力現貨市場首次模擬試運行。2023年4月12日至14日,開展了陜西電力現貨市場第一次調電試運行工作
青海:2023年1月11日至13日,青海省電力現貨市場首次模擬試運行工作正式啟動。
03
西北五省現貨市場對比
進入2023年后,西北五省現貨市場建設加速,筆者基于各省電力現貨市場建設方案及配套文件,梳理了各省省內現貨市場模式、結算方式、申報限價及市場主體申報方式等信息。
備注:電能量市場采取雙偏差結算模式:中長期合約全電量結算,日前市場與中長期市場的偏差電量按日前市場價格結算,實時市場與日前市場的偏差電量按實時市場價格結算。
04
西北五省現貨市場建設難點分析
據不完全統計,西北各省新能源裝機占比分別為:新疆36.33%、寧夏47.26%、甘肅50.64%、陜西41.38%、青海62.98%。從新能源占比可以看出,西北各省均為新能源高占比型電力市場。新能源高占比型電力市場在市場設計、現貨市場運行過程中與其他省份現貨市場存在很大不同。同時,西北各省獨特的發(fā)電及消納結構會進一步影響電力現貨市場的走向。
1.現貨市場電價波動大
現貨市場電價主要受供需關系影響,而供需關系又由發(fā)電側的供給能力與用戶側的消納能力決定,可能還會受制于部分網架阻塞的影響。作為新能源裝機大省,如新疆、甘肅地區(qū),風電的高裝機以及出力的同時率的問題,會影響現貨市場發(fā)用兩側競價結果落在火電或者新能源競價空間處,使得現貨電價或高或低,很少存在中間檔位。雖然能夠客觀反映出現貨市場供需關系,但如進一步擴大現貨市場上下限,現貨市場風險的驟增對市場主體的交易能力會是個嚴峻的考驗。
2.中長期峰平谷分時段曲線與新能源出力不匹配
新能源出力由天氣決定,而天氣具有不可預測性,相比較傳統能源,新能源缺乏出力調節(jié)能力。市場主體簽訂中長期的目的是為了規(guī)避現貨市場電價波動的風險,讓其發(fā)揮“壓艙石”的作用。目前中長期市場提供的交易品種周期大多是月、旬、周,而目前的功率預測系統針對一周以上的功率預測準確率有待提高,因此新能源企業(yè)在做帶曲線的中長期交易時就如同“賭博”,簽訂的中長期峰平谷分時段曲線與實際新能源的出力存在不匹配的情況,而這種不匹配使得新能源企業(yè)利用中長期交易降低收益風險的效果有所降低。
3.能源結構影響市場建設
西北各省能源結構復雜,各省情況均有所差異。西北新能源資源豐富,新疆、甘肅等地區(qū)電網屬于外送型電網。同時,如新疆除公用電源以外,疆內還有大量自備、兵團、石油、自營電網,兵團、石油、自營電網與國網區(qū)域電力市場成熟程度有所不同,因此新疆區(qū)域需研究制定適用于疆內自備電源企業(yè)、有源電網參與電力現貨市場的可行方案。外送型電網、自備電廠等因素有可能影響各項不平衡資金的有效疏導。
4.功率預測準確率影響市場機制建設
新能源高占比型電力市場不可回避的問題之一就是新能源消納,而新能源消納與負荷側體量、功率預測準確率、網架結構等因素都存在一定的關聯關系。目前不管是短期功率預測、超短期功率預測技術均到了一定的瓶頸。假設A場站預測有風,B場站預測沒有風,A、B在現貨系統中A場站、B場站就會按照相應的預測數據參與市場競價,進而安排負荷,而如果實際恰恰相反的話,A場站的出清結果實際會占用B場站的出力空間。新能源高占比型電力市場功率預測對現貨市場中新能源消納的影響會進一步放大。因此,需要在市場機制建設時考慮功率預測偏差影響新能源限電的問題。
05
如何應對西北五省現貨市場建設難點
按照西北各省十四五期間能源規(guī)劃,各省新能源裝機在現有基礎上將進一步增大。屆時,新能源消納、不平衡資金、中長期與現貨市場有效銜接等問題將會變得更加復雜。如何建立高效、有序的電力市場會對市場運營機構及監(jiān)管機構提出更高的挑戰(zhàn),如何規(guī)避現貨市場風險的同時保證電價、增發(fā)電量也會時刻考驗新能源市場主體電力交易從業(yè)人員。針對以上難點,筆者提出以下幾點意見:
運營機構:根據各省電力市場特點完善市場體系,合理制定現貨場景下的市場準入機制,做好公用電網、地方電網市場主體間的有效銜接;為減少預測不準影響新能源消納問題,優(yōu)化出清與實際調發(fā)之間的模型,如甘肅采用的“釣魚法”;豐富交易品種,增加交易頻次,使市場主體能夠更加主動的控制中長期倉位;加強市場信息公開,使市場主體能夠更加便捷的獲取相關數據,以進行現貨市場場景下的中長期、現貨數據分析工作。
市場主體:建立風險意識,加強現貨場景下的交易風險控制能力;加強中長期及現貨交易能力建設;優(yōu)化管理機制,加強交易與生產團隊的溝通協調;加強數字化及電價預測能力,上線交易輔助決策系統;交易人員儲備及培養(yǎng)。
(作者: 蘇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