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對如何描述太陽能和儲能行業(yè)從異常動蕩的2022年向不確定的2023年的過渡來說,我想不出有什么比這更合適的說法。新常態(tài)尚未確立,能源轉型的領軍者必須應對不斷變化、常常沖突的地緣政治和宏觀經濟力量導致的戰(zhàn)略困境。
本文討論的目的是確保行業(yè)參與者制定戰(zhàn)略措施,從而最大限度的利用機遇,降低與以下主要市場趨勢相關的風險:
1. 強迫勞動法(如UFLPA)的區(qū)域擴張和行業(yè)擴張
2. 太陽能光伏和儲能系統(ESS)供應鏈的重新全球化
3. 政府對多晶硅和關鍵礦物市場的干預
4. 電動車領域的先發(fā)優(yōu)勢
5. 長期儲能和綠氫項目的驗證(或不驗證)
美國為更多光伏制造回流付出了越來越多的努力
強迫勞動法的擴張
戰(zhàn)略問題——我的電池和電池中的原材料來自何處?歐盟供應鏈是否符合擬議的強迫勞動法?如何使供應商組合多樣化,從而最有效的規(guī)避地緣政治風險?現在是否應該開始開展供應商可追溯性研究?
2021年,合盛硅業(yè)暫扣令(WRO)帶來了重大的進口挑戰(zhàn)。在此之后,由于UFLPA使光伏組件進口陷入停滯,2022年的美國太陽能行業(yè)面臨著進一步的供應鏈挑戰(zhàn)。
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CBP)扣留了大量光伏組件,導致美國裝機容量預期同比下滑了23%。不過也出現了進展跡象,設備就像涓涓細流一樣被釋放給焦急的開發(fā)商。
盡管發(fā)出了早期預警,但政府機構無法為美國太陽能行業(yè)提供明確的指導意見,這使利益相關方對CBP的嚴格審查流程毫無準備。買家和賣家不應允許同樣的錯誤在儲能領域重演。由Sheffield Hallam大學的作者撰寫的《驅動力》一文已指出了可能的影響,描繪了UFLPA會給美國汽車行業(yè)帶來的嚴峻畫面。
鑒于電動汽車(EV)的日益普及以及電動汽車和ESS供應鏈之間的緊密聯系,ESS的供應可能會被夾在中間。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主席Ron Wyden已開始調查美國汽車制造商與中國新疆強迫勞動的關系。新當選的國會領導層可能會迅速將這些調查擴展到ESS市場。
在美國之外,針對強迫勞動產品的、類似的結構性禁令在地域上的擴展幾乎已是板上釘釘。歐盟委員會發(fā)布的一項提案設想在整個歐盟范圍內,對使用強迫勞動的進口產品實施類似UFLPA的禁令,同時還會將禁令范圍擴展到全球以加大力度。對監(jiān)管機構來說,來自高風險國家的重要礦物供應是唾手可得的成果,例如剛果民主共和國豐富的鈷供應。
隨著市場趨向供過于求,多晶硅價格仍動蕩不安
太陽能光伏和ESS供應鏈的重新全球化
戰(zhàn)略問題——我應該在哪里投資?我如何在競爭中定位?我應該如何設置RFP(意向征詢書)?我是否為應對初級OEM供應商帶來的、越來越高的風險做好了準備?如果關稅被取消,那我的計劃是什么?
上述勞工法的影響以及一系列的關稅,如201/301條款和針對中國的反傾銷/反補貼稅,大大增加了進口光伏組件的成本。除了在至2024年6月的24個月新關稅期外,拜登政府并未表明會對這些關稅采取任何減免措施。
《通貨膨脹削減法案》(IRA)對美國國內生產的太陽能和儲能設備提供了慷慨支持,這進一步激勵了清潔技術行業(yè)實現供應基礎的多樣化,包括制造業(yè)的本地化。
印度也在努力提升光伏供應鏈的獨立性。印度的年度太陽能裝機容量預計將在2023財年超過20GW,距2030年500GW的可再生能源累計發(fā)電容量目標越來越近。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印度中央政府表示希望在國內控制更多的供應鏈。與美國類似,印度已采取了一系列的保護主義政策。
印度中央政府在4月批準了預算逾6.11億美元的產能掛鉤激勵計劃,用于推動10GW的綜合太陽能產能。進口關稅稅率從14.5%起步,可達到逾50%。
事實上,歐盟似乎是個例外,歐盟尚未正式確定光伏或ESS的積極本地化戰(zhàn)略。歐盟委員會主席Ursula von der Leyen在2023年達沃斯論壇上發(fā)表的聲明暗示稱,在建立商業(yè)可行的內部供應鏈方面,歐盟存在著結構性挑戰(zhàn)。為了克服這一挑戰(zhàn),歐盟即將實施至關重要的政策行動。
盡管歐盟有一些全球最雄心勃勃的脫碳計劃,但高昂的勞動力和能源成本阻礙了歐盟的內部本地化。最終,歐洲可能會做出成為美國、印度和東南亞組件供應商首選出口市場的決定,將精力集中在創(chuàng)造下游就業(yè)機會和設備部署上。
多晶硅價格暴跌,政府干預,鋰價緩解在即
戰(zhàn)略問題——全球供應情況以及市場狀況將如何影響美國的多晶硅新投資?哪里正在開發(fā)新的鋰資源?這些國家的政策風險是什么?我該如何設置RFP?我可以對沖我的指數化電池采購協議嗎?
全球貿易爭端為全球多晶硅供需平衡蒙上了巨變陰影。在經歷了18個月的供應緊張和價格暴漲之后,2023年頭幾周,多晶硅市場出現了戲劇性的重新調整,價格從2022年12月下滑了55%,跌至18美元/kg。
正如清潔能源協會(CEA)的光伏價格預測報告反映出的那樣,價格暴跌是由中國大規(guī)模的產能增長浪潮推動的。根據預測,中國多晶硅供應量在2023年將增長近一倍。
然而,在本月的中國多晶硅制造商會議之后,市場定價的大幅下調趨勢突然逆轉,多晶硅價格大幅上漲了逾30%。一季度是材料定價的典型波動期,買家和賣家都在努力試探市場底線。前述現象無疑將引起人們的關注,并可能促使政府采取更多措施來限制價格欺詐。到目前為止,政府鮮有行動,但向多晶硅制造商發(fā)布了一系列通知用于控制2023年定價,以免影響光伏組件價格。
2022年和2023年,鋰的定價一直比較穩(wěn)定,但這并沒有緩解全球電池儲能行業(yè)的壓力,因為價格仍然居高不下。不過,鑒于2023/2024年產能的快速增長,緩解措施可能即將到來。拉丁美洲新興的鋰供應商目睹了不同程度的政府參與。
阿根廷、玻利維亞和智利的代表公開討論了卡特爾的組建。這種歐佩克式貿易團體的目標是確保價格維持在足夠高的水平,從而證明支持新的鋰開采業(yè)務所需的大量投資是合理的,同時通過這些新業(yè)務增加國庫收入。
理論上,一個覆蓋整個拉美地區(qū)、以鋰為重點的貿易集團會成為中國下游市場主導地位的潛在阻力。然而,在拉美地區(qū),迄今為止,政府控制的自然資源公司鮮有成功案例。此外,澳大利亞在全球鋰礦市場的明確領導地位將削弱區(qū)域性卡特爾所希望獲得的全球定價權。因此,雖然這種情況不大可能發(fā)生,但如果拉美地區(qū)的鋰生產商政府組成卡特爾,這可能只會促進對美國和加拿大等其他自由市場的供應投資。
電動汽車的先發(fā)優(yōu)勢機遇
戰(zhàn)略問題——戶用或商業(yè)領域更有可能獲利嗎?電動汽車價值鏈的哪一部分吸引了最多的投資?
根據LMC Automotive和EVVolumes.com的研究,電動汽車銷量在2022年達到最高點,占全球汽車銷量的10%。盡管歐洲和中國的補貼市場占了很大比重,但這一里程碑的意義重大。由于IRA的新稅收優(yōu)惠政策,加上傳統汽車制造商新電動車車型的大量增長,這些因素應會吸引潛在買家,預計美國有望在短期內迎頭趕上。但是,由于消費者繼續(xù)在通貨膨脹中掙扎,對經濟衰退的擔憂揮之不去,2023年將成為一個挑戰(zhàn)之年。
雖然電動車銷量的不確定性很大,但卻可能會為致力于在電動車領域獲得先發(fā)優(yōu)勢的、積極進取的企業(yè)打開大門。對于電動車充電設備獲得的慷慨激勵而言,專注于電氣化或是利用這種激勵的最合理方式。就數量而言,預計電動車充電市場將主要向戶用充電系統傾斜。這一市場很可能會模仿戶用光伏行業(yè)的結構:高度分散,且獲客成本特別高。同樣,公共充電站的部署將在市政一級進行。雖然從定價的角度來看,這么做會更有利可圖,但卻可能會面臨類似的碎片化問題和延誤問題。
如果清潔能源的歷史重演,那么車輛電氣化的工商業(yè)市場將首先由少數早期采用者主導,他們希望通過專注于其核心業(yè)務的“綠色”證書來對品牌做出區(qū)分。在過去十年里,當擁有耗電的數據中心的公司簽署美國首批太陽能虛擬購電協議時,情況確實如此。他們的行動為其他人打開了大門。但是,應該指出的是,在美國環(huán)境保護局的前100名合作伙伴中,60%的綠色電力使用總量是由僅僅15家公司推動的。
試點項目對長期儲能和綠氫項目進行測試
戰(zhàn)略問題——我們公司圍繞深度脫碳的戰(zhàn)略是什么?每種技術類型存在哪些投資機會?如何在短期內量化和管理技術風險?支持試點項目的可再生能源將來自何處?
長期儲能(LDES)和綠氫(GH2)投資者經歷了異常艱難的2022年。SPAC支持下的LDES供應商的股價暴跌,燃料電池和電解器設備長期供應商也遭遇了股價下跌。盡管蒙受了這些損失,但這一行業(yè)仍然樂觀。為了啟動新技術的預商業(yè)化運作,美國各州和聯邦政府的大量激勵措施正在發(fā)揮作用。炒作期即將結束,對于早期創(chuàng)新者來說,2023年是必須證明其技術可以通過審核的一年。
LDES和GH2的試點項目與日俱增,由能源部(DOE)贊助的80億美元氫氣中心計劃獲得了特別關注。目前,有超過20個項目在爭奪其中的部分資金。同樣,美國能源部正在為11個LDES示范項目的開發(fā)提供3.5億美元資金,用于不同技術類型的早期基準測試。成功獲得這些資金是潛在投資方在早期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的關鍵所在。
LDES和GH2面臨著諸多監(jiān)管和商業(yè)挑戰(zhàn),那些成功的技術示范者因而變得益發(fā)重要。我們可以看看耗資數10億美元的Petra Nova燃煤發(fā)電項目遭遇的失敗,以及這給美國的碳捕獲利用和儲能的未來投下的陰影。這一項目獲得了美國能源部提供的1.95億美元資金支持。
自2020年5月以來,項目一直處于離網狀態(tài)。此外,在運行時,這一項目從未滿足與二氧化碳捕獲率相關的規(guī)范要求。如要保持投資者的興趣并贏得熱切的開發(fā)團體的信任,LDES和GH2試點項目就必須避免這種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