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負極材料過去兩年大規(guī)模的產能建設將會集中在2023-2024年釋放,負極材料市場將會向頭部愈發(fā)集中,產能將會出現結構性過剩。
2022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705.8萬輛,同比增長96.9%、儲能市場同比增長1.7倍,中國新能源汽車和鋰電儲能市場同頻共振,帶動負極材料產量、出貨量大幅增長。
GGII數據,2022年上半年,我國鋰電負極材料出貨量54萬噸,同比增長68%;2022年全年,負極材料出貨量達137萬噸,同比增長達90%。其中,人造石墨市場占比達84%,天然石墨市場占比上升為15%。
市場需求的火熱,也持續(xù)刺激著負極材料企業(yè)加碼擴產,跨界企業(yè)裹挾資本加速涌入。GGII數據顯示,2022年負極材料擬投資金額超1600億元,同比增長超200%。
需要注意的是,2022年以前整個行業(yè)對市場前景預期較為樂觀,為搶占市場份額,企業(yè)產能規(guī)劃超前,負極材料擬新建產能已遠超市場需求,規(guī)劃總產能達需求的5倍。
產能過?!盎蚁!闭谧邅?。2022年三季度開始,隨著石墨化的供應量提升,負極材料價格出現下滑。同時,過去兩年大規(guī)模的產能建設將會集中在2023-2024年釋放,負極材料市場將會向頭部愈發(fā)集中,產能將會出現結構性過剩。
高工鋰電復盤了2022年負極材料幾大關鍵走勢,為企業(yè)接下來戰(zhàn)略的調整制定提供一定參考。
整體價格走勢:先增后降
價格方面,石墨材料在2022年H1經歷了不同程度的漲價,其中低端天然石墨負極材料價格從1.65萬元/噸上漲至2.70萬元/噸,增幅為63.64%;低端人造石墨價格從2.10萬元/噸攀升至4萬元/噸,漲幅高達90.48%。
從第三季度開始,隨著石墨化的供應量提升,負極材料價格開始出現下滑。GGII指出,石墨化代加工(坩堝爐工藝)價格由Q2的2.7-2.9萬元/噸跌至9月底的2.1-2.5萬元/噸,價格降幅13-20%?;谑庸さ膬r格傳導,人造石墨Q3價格較Q2降幅約6%。
與此同時,針狀焦、石油焦、瀝青焦等作為人造石墨的的上游原料,其價格變化也影響著負極材料的價格走勢。2022年6月底,部分油系煅后焦突破1.5萬元/噸,大幅推高負極材料原材料成本,上半年到達高位后三季度開始下滑。
截至2022年年底,低端人造石墨負極材料報價3.35萬元/噸。從相關數據看,1月中旬,低端人造石墨負極材料報價3.2萬元/噸,價格保持下滑態(tài)勢。
一體化項目成主流,產能過剩警報拉響
整體來看,2022年我國新能源車滲透率逼近30%大關,新能源車市場的火熱帶動電池企業(yè)、上游原材料企業(yè)加碼投產。在負極材料領域,新增產能以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為主。
如:杉杉股份子公司上海杉杉4月在云南投建30萬噸/年負極一體化項目,項目內容包括石墨化、碳化、成品加工等;璞泰來內蒙紫宸興豐二期石墨化、四川紫宸一期10萬噸一體化項目產能釋放;凱金能源貴州負極一體化項目也在4月開工,其中一期建設10萬噸石墨化產能。
頭部負極材料企業(yè)通過打通石墨化、碳化及原材料等實現負極材料的一體化布局,不僅有效的控制成本,同時保障上游原材料的供應安全,進一步提升與電池企業(yè)的議價權。未來一體化布局是依舊是未來的發(fā)展主流。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傳統的負極材料企業(yè)之外,多股勢力也在試圖搶占負極材料市場紅利。據高工鋰電不完全統計,2022年負極材料投擴產項目達到34起。隨著產能集中釋放,負極材料結構性過剩將快速顯現。
高工鋰電統計2022年負極材料投擴產項目如下 :
多方玩家奔襲入場,賽道誰主沉浮
從擴產主體來看,目前負極材料領域主要分為三股勢力,一是以璞泰來、杉杉股份、星城石墨、凱金、翔豐華為代表的傳統負極材料企業(yè);二是以索通發(fā)展、山東京陽、杰瑞股份、龍佰集團等石油開采、石墨化加工、針狀焦等負極材料上游原材料或關聯企業(yè);三是光伏、工程機械、陶瓷領域跨界入局企業(yè)。
同時,頭部電池企業(yè)也在通過直接投建,向合資企業(yè)增資及間接入股的方式,加強在負極領域的話語權。
如:蜂巢能源兩度領投河北坤天;寧德時代、比亞迪等聯合增資上海杉杉;國軒高科在內蒙古投資100億建設40萬噸負極材料項目;寧德時代子旗下錦州時代投資100億元建設負極材料一體化項目;寧德時代與億緯鋰能分別向各自與中科星城合資的負極企業(yè)增資等等。
總體而言,在中低端負極材料方面,因其在技術門檻、資金門檻與產品品質、一致性等方面要求較低,市場新進入者也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未來市場淘汰也將集中于此。中高端負極材料的進入門檻較高,新增供給規(guī)模相對有限,未來仍可能存在有效供給不足的情形。
新技術紅利:硅基材料發(fā)展?jié)摿Υ?/strong>
隨著特斯拉、寶馬等頂級車企宣布牽手4680系大圓柱電池,大圓柱電池備受動力電池市場關注。電池產品迭代更新、材料體系同步升級,硅基材料作為適配大圓柱電池的負極材料,具有成本低、能量密度高等優(yōu)勢,被市場認為是下一代負極材料的主流方向。
GGII分析指出,2022年,硅基材料占比整體負極材料份額增速明顯,增長近3倍。具體來看,一邊是杉杉股份、璞泰來等老牌負極材料生產企業(yè)不斷擴大硅基材料產能;另外一邊,是電池企業(yè)提前布局,自建硅基材料產線。
6月,杉杉股份在寧波投建年產4萬噸鋰離子電池硅基負極材料一體化基地項目,一期1萬噸于22年底開工,計劃于23年投產。
目前杉杉股份已突破硅基負極材料前驅體批量化合成核心技術,完成了第二代硅氧產品的量產,正在進行第三代硅氧產品和新一代硅碳產品的研發(fā)。
隨著電池企業(yè)入局,硅基材料在車端的應用也在加快。國軒高科表示,目前已具備5000噸硅碳負極材料的生產能力,其210Wh/Kg LFP電芯也首次成功應用硅負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