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極端的高溫天氣,連續(xù)的負荷高峰,成為今夏最深刻的記憶。作為用能大區(qū)和資源小區(qū)的杭州蕭山,考驗更為甚之。
面對即將到來的迎峰度冬,能源供應形勢依舊復雜,對蕭山區(qū)域電網的彈性與平衡提出更高要求。
迎難而上,國網杭州市蕭山區(qū)供電公司積極貫徹落實浙江電力提出的“千瓦可控必控,度電應調盡調”目標,試點開展負荷管理的場景實踐。
數字化牽引成為破題的關鍵
國網杭州市蕭山區(qū)供電公司圍繞“電網一張圖、數據一中臺、要素一全域”思路,構建“感知-決策-調節(jié)-監(jiān)測”調控鏈條,建設“1+1+N”源網荷儲調節(jié)系統,即1個全域能量數字管控平臺、1個區(qū)域能源服務商,和N個各種傳感器和控制終端,實現最小采集、全量感知,從而打造“千瓦可控的園區(qū)”和“度電可調的社區(qū)”兩大場景,以聚合點滴資源,支持源網平衡。
其中,在蕭山橋南工業(yè)園區(qū),該公司以電網一張圖物理拓撲貫通主配營戶數據流,聚合了15兆瓦分布式光伏、4兆瓦時儲能、10兆瓦響應負荷、120個充電樁等資源。通過虛擬電廠頂峰、需求響應削峰,政策賦能錯峰,形成兼顧“有序生產”“有序用電”的設備級荷儲精細調節(jié)。以數字牽引點滴負荷精準調控,實現橋南工業(yè)園區(qū)“千瓦可控必控”。
目光轉至亞運核心區(qū),在亞運村未來社區(qū),該公司通過構建不同建筑材料和環(huán)境溫度下,空調設溫與空調負荷的耦合模型。結合“統控+柔調”兩種模式,聚焦亞運村3000余臺空調10MW負荷,支撐政府統控公共建筑空調,實現空調設溫“看的到、調的動、定的住”。依托響應補償政策,實施居民空調推送邀約、自主柔調。通過市場化機制快速完成資源有效聚合與就地平衡,實現“錯峰+引流”調節(jié)充電負荷時空分布,確保亞運村未來社區(qū)“度電應調盡調”。
“目前兩大場景正在火熱建設中,未來,我們希望每一個用戶都能夠體會到每一度電的金貴,讓每一度電都發(fā)揮出最大的價值。”國網杭州市蕭山區(qū)供電公司運檢部負責人馮興隆說道。
落地打造“千瓦可控的園區(qū)”和“度電可調的社區(qū)”兩大場景,國網杭州市蕭山區(qū)供電公司探索走出了一條頗具地域特色的新路,形成點滴荷儲智治的縣域樣板。通過構建電網“度電有調節(jié)、余缺有互濟”,政府“度電有貢獻、噸碳有處減”,用戶“度電有價值、能效有提升”的“三角同向”能源智治新三態(tài),形成全社會互驅發(fā)展的新格局。
作者:萬燕珍 應昊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