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在俄羅斯宣布“北溪1號”輸氣管道無限期停止運行后,歐洲能源危機繼續(xù)發(fā)酵。
“斷氣”風波已經開始影響歐洲經濟的方方面面。歐洲電力現貨和期貨價格雙雙飆升,電力期貨價格上漲迫使大、中型能源企業(yè)追加保證金,多家公司出現資金流動性危機,將歐洲能源市場推向“雷曼時刻”。
期貨價格飆升,能源巨頭陷流動性窘境
受俄氣斷供影響,德國、法國電力年度期貨價格在2022年8月26日一度突破1000歐元/兆瓦時,目前仍接近500歐元/兆瓦時。電力期貨價格的劇烈波動,讓通過做空期貨進行套期保值的能源巨頭們集體陷入“缺錢”困境。
9月6日,據挪威國家石油公司(Equinor)估計,當前歐洲能源交易需追加的保證金規(guī)模至少達1.5萬億美元(約合10.4萬億元人民幣)。Uniper、Axpo、Wien Energie和 Fortum等大型能源公司均在追繳保證金之列。
Equinor負責天然氣和電力業(yè)務的高級副總裁Helge Haugane表示,如果能源公司需要投入那么多資金,市場流動性將枯竭,除非政府擴大流動性,否則歐洲能源交易將面臨停滯的風險。
據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理工學院教授趙俊華介紹,歐洲的電力公司尤其是可凈賣出的發(fā)電企業(yè)為防范第二年電價下跌,會用期貨進行套期保值,建倉開空單。如果電價下跌,電力公司可從空頭合約中得到補償,通常發(fā)電企業(yè)的空頭合約倉位會占到其發(fā)電總量的八到九成,以較高倉位來對沖價格下降風險,鎖定其未來發(fā)電收益。而如果電價上漲,發(fā)電企業(yè)可以通過現貨市場出售電力實現盈利。
在正常的市場環(huán)境下,這種方法可以對沖電價下跌的風險。但難以預料的是,電力期貨價格短期內暴漲,持有金融衍生品的電力公司不得不在8月底、9月初追加大量保證金。也就是說,雖然遠期價格上漲,電力公司屆時可以通過出售電力來獲利,但當前資金壓力巨大。即使是大型公用事業(yè)公司,也在為短期融資而發(fā)愁。
北歐納斯達克清算流程
來源:北歐納斯達克清算所
對于近期歐洲市場上出現的流動性危機,路孚特首席電力與碳分析師、牛津能源研究所研究員秦炎指出,一是行情特別極端,出現了很多年都沒有出現過的價格波動情況,而且這種情況在季度和年度等多個電力期貨品種上同時出現;二是歐洲的電力期貨交易中心要求繳納的保證金大部分是現金。當出現極端行情時,很多中型甚至大型能源公司一時都難以籌措巨量現金,就容易出現流動性不足的情況。
據秦炎介紹,自俄烏沖突爆發(fā)后,歐洲能源市場衍生品的流動性就已經開始下降。不僅是電力,油氣等大宗商品價格的波動和不確定程度也有所增加,市場累積的恐慌被放大,導致價格波動更加劇烈。
高盛大宗商品研究主管Jeff Currie也分析稱:“大宗商品市場流動性正在崩潰?!彼硎?,造成這一現象的部分原因是價格大幅波動,投資者望而卻步,繼而流動性下降,進一步增加價格波動幅度,陷入惡性循環(huán)。
期貨交易所恐陷破產危機
在這場危機中,不僅電力、能源巨頭在期貨市場上建立的空頭頭寸損失慘重,面臨爆倉風險,大量保證金欠繳還將累及清算所,使風險蔓延到更大范圍的金融市場。
“爆倉常見于期貨市場行情發(fā)生劇烈變化時,當某一方市場主體缺少保證金,賬戶權益就變成負值,會出現爆倉現象。”一位電力期貨研究者告訴eo,如果爆倉,交易所要支付給爆賺的一方,并從爆倉的一方收錢,而在難以強制平倉的情況下,交易所要承擔這部分損失。
在此次流動性危機中,納斯達克清算所(Nasdaq Clearing)是北歐市場交易遠期(包括遠期差價合同)、期貨、期權的交易場所,作為北歐電力市場的核心,正面臨這樣的風險。
據前述研究者介紹,清算所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為“中央對手方”的清算制度,保證了期貨交易能在清算所內順利進行,因此成為期貨市場運行機制的核心。
一旦期貨交易達成,買賣雙方分別與清算所交易,清算所也為可能出現的違約行為承擔風險,如果一方違約,其他市場參與者將免受影響。同時,監(jiān)管機構會對清算所的保證金制度進行監(jiān)督,確保保證金維持在合理范圍,防止清算所為了吸引業(yè)務而將其固定在過低的水平。
為了做好“中央對手方”,清算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風險控制體系,如執(zhí)行逐日盯市、無負債結算、倉位限制、漲跌停板等制度。其中,對于清算所而言,保證金制度至關重要。清算所要求經紀人每天存入保證金,以彌補客戶頭寸的潛在損失。
以納斯達克清算所為例,為降低無抵押金融交易中的信用風險,北歐市場設計了抵押品管理措施。抵押品是針對交易對手方違約而提供的擔保,包括初始保證金,變更保證金和基本抵押要求的保證金以及違約基金,用以保護交易對手方無論長期還是短期都不會遭受頭寸持有人違約帶來的損失。
當結算會員出現違約,即不能在規(guī)定時間內補足保證金時,交易所便會依照規(guī)定的順序動用違約結算會員的交易保證金、結算擔保金,以及非違約結算會員的結算擔保金,還有交易所風險準備金、其他財務安全措施等給予賠償。通常來講電力期貨產品的保證金比例占交易額的5%—10%。
如果沒有“中央對手方”的清算制度,違約風險可能更高。據前述研究者介紹,2008年金融危機時,北歐的工廠、電廠曾接連倒閉,電力雙邊交易大比例違約,導致電力雙邊交易量萎縮,大量長協交易涌入金融市場。但當時納斯達克的電力期貨市場無需擔憂,因為清算所作為“中央對手方”給交易主體結算,最大程度削減了違約發(fā)生的風險。
不過,當客戶面對過大壓力,難以在短期內籌到足夠現金或抵押品來滿足保證金追加的要求時,壓力就傳導到了清算所。如果清算所對倉位管理不到位,可能會導致風險擴散。
趙俊華也指出,如果市面上出現期貨合約大面積違約,追加不了保證金,而期貨交易所也宣布違約的話,期貨市場可能面臨關停風險,那時從事相關交易的金融機構都會受到影響。
各國央行提供緊急金融支持
面對巨額保證金追繳通知,以Uniper為代表的能源巨頭開始游說歐洲央行,希望其以“緊急流動性援助(ELA)”的形式向面臨流動性危機的交易商提供緊急救助,避免資金短缺,并要求修訂有關追加保證金要求的相關抵押品規(guī)則。
然而,一邊要救助大量處于危險境地的能源企業(yè),一邊又要補貼消費者。如此巨量的救助計劃,錢從哪里來?
9月9日,歐盟委員會召開特別會議,討論如何采取“緊急流動性措施”來應對歐洲能源行業(yè)潛在的“雷曼危機”。
9月14日,歐盟委員會發(fā)布的公告顯示,歐盟能源理事會正呼吁設計緊急流動性工具,確保市場參與者擁有足夠的抵押品滿足追加保證金的要求,以解決期貨市場波動性增加的問題,并考慮審查相關指南,整合保障規(guī)則。歐盟委員會、歐盟證券及市場管理局(ESMA)與歐洲銀行業(yè)管理局(EBA)合作,已經按照理事會的要求開展了上述工作,并提出了一系列舉措促使金融體系采取行動緩解當前危機,保持金融市場穩(wěn)定。
除此之外,歐盟委員會也推出了一系列“緊急干預市場措施”來降低電價。
在需求側,歐盟委員會建議成員國在高峰用電時段強制減少5%的用電量,總體用電量減少10%,這個限電規(guī)定將持續(xù)到2023年3月31日。限電節(jié)電的具體方法和實施細則由各成員國自行選擇和決定。
在供給側,歐盟建議將電力企業(yè)的“邊際收入”上限暫定為180歐元/兆瓦時,超過該上限的收入將由政府征收,用于補貼電力消費者的電費支出。成員國之間可以互相交易用電配額。歐盟委員會同時建議,使用燃油、天然氣和煤炭的發(fā)電企業(yè)在2022年獲得的利潤如果超過以往三年平均利潤的20%,超出部分也將被政府臨時征收用來補貼消費者。預計在9月底,歐盟能源部長將再次舉行會議,協商并批準最終版本。
與此同時,歐洲多國包括德國、奧地利、瑞典、芬蘭等已紛紛緊急救助能源企業(yè)。
目前,德國政府已經同意進一步向Uniper公司提供支持,其申請的額外40億歐元信貸額度已經得到批準。9月3日,瑞典總理Magdalena Andersson表示,政府將提供2500億克朗(230億美元)的信用擔保支持電力生產商。9月4日,芬蘭政府宣布,計劃為電力生產商提供價值高達100億歐元(約合700億元人民幣)的貸款和擔保支持。
有業(yè)內人士分析指出,大規(guī)模財政救助將推高通脹,但除此之外,歐洲似乎也沒有更好的選擇。
趙俊華認為,目前歐洲的能源市場問題還是在于供需不匹配。在出現極端情況時,單純靠市場機制無法降低市場價格,實現供需匹配。此時需要的是政府通過宏觀調控的方式擴大供給,避免出現流動性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