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近日,歐盟委員會正在評估由歐洲化學品管理局(EHCA)提交的一項將碳酸鋰、氫氧化鋰等鋰鹽歸類為“對人體健康有害”材料的提案,對鋰鹽生產提出了更多限制。由于歐盟已明確提出將在2035年前禁售燃油汽車,以鋰電池為基礎的電動汽車正為歐盟帶來一輪新的鋰鹽需求爆發(fā)。在此情況下,業(yè)界普遍擔憂,高度依賴進口的歐盟鋰鹽供應或將更加捉襟見肘。
鋰鹽成本或大幅提高
一位歐盟內部的知情人士向路透社證實了上述消息。據了解,EHCA建議歐盟出臺更加嚴格的鋰鹽管控框架,在鋰鹽處理、封包、儲存等各個環(huán)節(jié)提高控制力度。
按照計劃,歐盟計劃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前,就這一提案給出評估結果。業(yè)界普遍認為,該提案一旦獲得通過,歐盟境內的鋰鹽供應成本將顯著提升。
行業(yè)研究機構睿咨得能源分析指出,雖然將鋰原材料列為“有害”的提案不會從根本上禁止鋰鹽使用,但很可能對歐盟鋰電池供應鏈中開采、加工、電極生產和加工這四大主要環(huán)節(jié)造成不利影響,同時行政阻礙、風險管理和限制都將對剛剛起步的歐洲鋰電產業(yè)造成打擊,并推高鋰電開發(fā)成本。
據悉,上述消息一出,跨國鋰礦生產商雅寶就表示“可能會因此關閉位于德國的鋰生產工廠”。雅寶首席財務官Scott Tozier強調,如果電動汽車相關金屬被歸類為“有害”,雅寶將無法進口氯化鋰等主要鋰鹽原材料,這也將讓所有位于歐盟國家的鋰鹽生產工廠的運營陷入困境。據了解,雅寶旗下位于德國的Langelsheim鋰生產工廠有超過600名員工,其鋰產量占該公司鋰銷售總量的8%左右。
有損歐盟鋰電產業(yè)
面對激增的需求,歐盟委員會曾預測,到2030年,歐盟鋰原材料需求預計將達到2020年的18倍以上,2050年鋰需求更是可能達到2020年的60倍以上。與此同時,歐盟的鋰礦資源卻高度依賴進口,阿根廷、智利等南美國家都是其主要的鋰礦來源國。為了提高鋰原材料生產的自主程度,過去的兩年里,歐盟明顯加快了電動汽車上下游產業(yè)鏈的本土化布局,其中最重要的手段正是加大本土鋰鹽產量、建立完整的鋰電產業(yè)鏈。截至目前,葡萄牙、德國等歐盟成員國已布局鋰礦生產,法國也在近期宣布將加速本土鋰礦資源勘探進度。
然而,隨著上述提案的曝光,初現(xiàn)曙光的歐盟本土鋰電產業(yè)卻可能陷入困局。Scott Tozier表示,將鋰鹽劃歸為“有害”的分類將“嚴重影響到歐盟電池產業(yè)鏈的選址”,企業(yè)將不得不選擇非歐盟國家進行生產,歐盟也不得不加大鋰鹽進口量。“同時,未來電池回收、電極制造等環(huán)節(jié)也可能逐步挪出歐盟,即使是歐盟本土生產的鋰原材料也可能需要出口到別的國家進行加工?!?
睿咨得能源高級副總裁James Ley則表示,歐盟是全球主要的鋰電市場之一,監(jiān)管措施的變動將為行業(yè)發(fā)展帶來不確定性,也會讓企業(yè)延遲未來的重大投資決策。
或危及歐盟凈零排放目標
根據歐盟發(fā)布的計劃,到2025年,歐盟預計將區(qū)域內電池級碳酸鋰的產量提升至全球產量的8.3%以上。但據睿咨得能源的數據,目前歐盟鋰鹽產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即使歐盟最終沒有將鋰鹽列為“有害”產品,歐盟的鋰鹽生產目標也可能落空。
歐盟資助的原材料發(fā)展機構EIT Raw Materials首席執(zhí)行官Bernd Schaefer表示,要解決電氣化過程中出現(xiàn)的挑戰(zhàn),歐盟至少需要在原材料領域投入1000億歐元到1500億歐元,但截至目前,歐盟僅啟動了20億歐元資金,支持本土稀土和鋰礦的開發(fā)。
另外,睿咨得能源也指出,曠日持久的審批過程和當地社區(qū)的激烈反對,更是成為了目前阻擋歐盟新采礦項目開發(fā)的主要障礙之一。在James Ley看來,如果歐盟委員會最終真的改變了鋰鹽分類,不僅會危及鋰電行業(yè),更可能破壞歐盟的能源安全,危及凈零排放目標。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過去兩年里,全球鋰鹽價格持續(xù)上行,礦企也正加速在全球范圍內尋找新的鋰礦資源。行業(yè)測算顯示,歐盟區(qū)域內鋰資源儲量約為1128萬噸碳酸鋰當量,主要集中在葡萄牙、奧地利、捷克等國,但隨著歐盟不斷收緊鋰鹽生產監(jiān)管,全球鋰資源短缺情況或將繼續(xù)加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