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進入6月,隨著氣溫不斷攀升,全國各地陸續(xù)進入電力迎峰度夏期。公開信息顯示,部分省份能源電力保供承壓,各地主要圍繞保障電煤供應、加快電源建設、爭取外來電等開展保供工作。
電力供需總體平衡
局部迎峰度夏有缺口
總體來看,2022年以來,國內能源供需總體平穩(wěn)有序。在5月31日召開的國家發(fā)改委新聞發(fā)布會上,國家發(fā)改委副主任趙辰昕表示,做好2022年迎峰度夏電力保供有堅實的基礎。截至4月底,全國發(fā)電裝機容量達到24.1億千瓦,迎峰度夏之前還會繼續(xù)增加,總量有望達到24.5億千瓦。2022年各大流域來水好于預期。截至5月中旬,全國水電發(fā)電量同比增長19.3%,重點水電廠可發(fā)電水量同比增長25.5%。目前,全國統(tǒng)調電廠存煤達到1.59億噸以上,同比增加5000多萬噸,可用天數(shù)32天。趙辰昕表示,“我們有信心有能力保障全國電力迎峰度夏平穩(wěn)有序?!?
同時,局部地區(qū)高峰時段電力供需偏緊。中電聯(lián)發(fā)布的《2021—2022年度全國電力供需形勢分析預測報告》預計,2022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迎峰度夏期間,電力供需總體平衡,高峰時段電力供需偏緊;其中,華北、東北、西北區(qū)域電力供需基本平衡,華東、華中、南方區(qū)域電力供需偏緊。
梳理公開信息,浙江、安徽、河南、山東、湖南等省份表示迎峰度夏期間面臨較大的電力保供壓力。
在浙江省穩(wěn)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新聞發(fā)布會上,浙江省發(fā)改委黨組書記、主任孟剛表示,2022年以來,受國際形勢、供需關系等影響,能源資源量緊價高,浙江省能源保供穩(wěn)價面臨較大壓力,預計迎峰度夏電力最大缺口達650—750萬千瓦。
《安徽省電力供應保障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的相關解讀材料中提示,安徽“十四五”電力需求將保持年均7%左右的較快增長,2024年最大用電負荷達到6530萬千瓦,依靠現(xiàn)有電力供應能力及省際臨時電力互濟難以滿足高峰用電需求,存在較大的電力供應保障缺口。
國家能源局已將安徽列為2022—2024年電力供需形勢紅色預警省區(qū),安徽是全國電力供需形勢最為嚴峻的省份之一。
據國家能源局河南監(jiān)管辦消息,迎峰度夏期間,河南省電力保障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整體維持緊平衡狀態(tài),預計2022年河南電網最高負荷7500萬千瓦,同比增長550萬千瓦,增幅7.9%。其中駐馬店、信陽最高負荷增長預計超過20%,鶴壁、濮陽、新鄉(xiāng)等11地區(qū)最高負荷增長預計超過10%。
山東能監(jiān)辦在部署迎峰度夏電力供應保障工作時指出,2022年夏季,山東省將面臨高溫導致用電負荷突增、外電入魯不確定性增大、電煤價格高企等多重考驗,電力供應內、外部環(huán)境都較為嚴峻,預測會出現(xiàn)區(qū)域性、時段性缺口。
6月12日,湖南省政府與國家電網有限公司華中分部及湖北、湖南、河南、江西等省電力公司舉行座談會,共商迎峰度夏電力保供工作。湖南夏季有可能出現(xiàn)持續(xù)晴熱天氣,預計最高電力峰值可超過3900萬千瓦,電力供需總體呈“緊平衡”狀態(tài)。
保障電煤供應
對于電力供應偏緊的省份,電煤仍是保障電力供應的關鍵。
國家統(tǒng)計局的數(shù)據顯示,煤炭增產增供政策持續(xù)推進,原煤生產保持較快增長,2022年1—4月份,全國生產原煤14.5億噸,同比增長10.5%。從煤炭的主要供應來源來看,內蒙古、山西、陜西等地承擔著全國保障電煤供應任務,煤炭產量在穩(wěn)步提升。
山西省統(tǒng)計局數(shù)據顯示,2022年1月—4月,山西原煤產量達到4.22億噸,同比增長9.9%,占全國原煤產量的近三成。從2022年5月到年底,山西將向9個省市發(fā)運應急保供電煤4770萬噸。
內蒙古統(tǒng)計局數(shù)據顯示,2022年4月份,內蒙古原煤產量9495.1萬噸,同比增長14.8%,日均產量316.5萬噸,自2021年10月煤炭保供政策實施以來,連續(xù)7個月日均突破300萬噸。
2022年一季度,陜西省煤炭生產企業(yè)積極落實保供政策,延續(xù)上年末產量增長趨勢,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原煤產量1.74億噸,同比增長5.6%。3月當月原煤產量6312.33萬噸,同比增長6.6%,增速較上年同期加快4.1個百分點。
6月7日,山西召開全省能源領域穩(wěn)增長促發(fā)展電視電話會議,提出全力保障電力穩(wěn)定運行。要實現(xiàn)統(tǒng)調電廠中長期合同全覆蓋,嚴格執(zhí)行國家發(fā)改委的電煤定價機制,確保電煤存煤不低于15天,確保迎峰度夏期間電力安全穩(wěn)定運行。會議還對煤炭增產保供和產能新增工作作了專門部署。
一些省份的能源主管部門也在督促企業(yè)簽訂電煤年度合同,提升電煤庫存水平。浙江省能源局表示將指導督促企業(yè)盡快簽訂電煤年度合同,確保6月底前全省電煤庫存提升至550萬噸以上。
4月28日,云南省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領導小組印發(fā)《云南省2022年能源保供實施方案》,提出,力爭全年全省煤炭新增產能1000萬噸以上。電煤供應3250萬噸以上,汛前日均不低于10萬噸,盡力爭取擴大高熱值電煤供應占比,其中,力爭省外購買高熱值電煤240萬噸左右。
電煤庫存方面,云南提出完善燃煤電廠安全存煤制度,5月末火電存煤不低于200萬噸,汛末火電廠存煤不低于400萬噸,年底火電廠存煤不低于400萬噸。
吉林提出積極協(xié)調國家落實電煤長協(xié)合同保供計劃,支持具備安全生產條件的省內煤礦增產擴能。部署開展冬煤夏儲工作,提高省內煤炭儲備能力,年底前完成新增儲備能力180萬噸以上,全省應急儲備能力保持在500萬噸以上,保障迎峰度夏和冬季供暖電煤供應安全。
四川為保障電力供應,也大幅提升了電煤庫存水平。截至5月18日,四川省電煤庫存為227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174.43萬噸。四川還提出加快建立電煤儲備基地,推進大型儲煤基地的建設,提升應對電煤供需失衡風險能力,減少電煤需求的季節(jié)性波動。
山東提出全力做好煤炭增產增供。調整生產計劃,督促煤礦企業(yè)優(yōu)化采掘接續(xù),統(tǒng)籌做好生產與檢修,無特殊情況不停產,確保煤炭穩(wěn)產穩(wěn)供。全年日均產量保持在23萬噸以上,力爭達到25萬噸。
新建電源、爭取外來電
對于中東部省份,煤電機組發(fā)揮著保供兜底的作用。山東提出,重點加快“十三五”已納入規(guī)劃的煤電項目建設,力爭華能董家口機組“迎峰度夏”前投運,確保魯西發(fā)電等6臺機組年底前投運。
浙江表示要確保三門核電二期、浙江LNG三期、400萬千瓦煤電、300萬千瓦氣電和3座以上抽蓄電站等項目開工,并向國家爭取煤電、海上風電、抽水蓄能、LNG接收站等規(guī)劃容量。
安徽計劃在2022年—2024年新增煤電699萬千瓦。2022年8月前建成阜陽電廠二期項目,2023年6月前建成淮南潘集電廠、大唐滁州電廠、利辛板集電廠二期項目,2023年底前建成池州九華電廠二期和阜陽謝橋電廠項目。
廣東提出,將推動支撐性煤電、氣電、抽水蓄能電站共888萬千瓦骨干電源項目和26項電網工程年內建成投產,2022年預計新增電源裝機1300萬千瓦。
云南計劃在2022年新增新能源裝機1100萬千瓦,力爭開工2000萬千瓦,科學精準配置儲能,力爭開工480萬千瓦清潔煤電項目。
山東、安徽、湖南還在積極爭取外來電。
5月31日,山東省能源局赴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調研座談。山東省能源局提出,要拓展“外電入魯”規(guī)模。加強政府間購售電協(xié)議簽訂和落實,積極與送端省份溝通對接,提高協(xié)議履約水平,確保高峰時段接納省外來電能力達到2000萬千瓦、力爭達到2200萬千瓦。研究實施市場化增購省外來電工作,提高省外來電送入規(guī)模。統(tǒng)籌推進“隴電入魯”工程建設、積極謀劃外電入魯新通道。
安徽則與浙江簽署了2022年迎峰度夏電力置換互濟協(xié)議,《協(xié)議》統(tǒng)籌考慮兩省電力供需形勢和迎峰度夏電力供需曲線,約定2022年迎峰度夏期間,在7:00—8:30和15:30—17:30由安徽省送電浙江省,19:00—22:30浙江省送電安徽省。具體送電規(guī)模按“基量+增量”的方式確定,其中:月度基量規(guī)模為50萬千瓦,周前和日前再根據兩省電力供需實際開展“增量”置換,上不封頂,力爭最大置換規(guī)模超過100萬千瓦。
此外,安徽還提出,加快打造長三角特高壓電力樞紐,推進白鶴灘—江蘇、白鶴灘—浙江特高壓直流工程建設,向國家能源局積極爭取兩回直流各分電安徽100萬千瓦以上。加強長三角區(qū)域電力合作,充分利用皖浙、皖滬負荷時段差異,積極采取容量置換方式落實年度省間互濟。積極與福建、四川、青海等電力富余省份對接,通過簽訂政府間市場化協(xié)議方式爭取臨時省外來電。
湖南在上述座談會中提出,希望國家電網華中分部和各兄弟省份電力公司一如既往地支持湖南,適時安排攔蓄尾洪,提高外電入湘限額,推動區(qū)域內共建共享、應急互濟,助力湖南打贏迎峰度夏電力攻堅戰(zhàn)。
四川作為水電送出大省,受省內電力供應偏緊影響,也同時在爭取增加留川電量。5月24日,四川召開全省能源企業(yè)座談會,四川省政府相關領導提出,要加大新增水電留川電量,盡量多留四川,有效緩解四川“低碳出、高碳進”的局面。
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相關負責人在座談會中表示,2022年以來,國網四川省電力公司落實外購電80億千瓦時,留川電量158億千瓦時,創(chuàng)歷史新高,保障了全省電力可靠供應,未發(fā)生“拉閘限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