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wǎng)訊:事件回顧及原因分析
今年1月初,國內外鎳價開啟了一輪快速上漲行情,1月7日~21日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鎳期貨(以下簡稱“倫鎳”)價格暴漲近20%。當時雖有印尼鎳鐵或加征出口關稅、緬甸鎳鐵廠被炸等多項消息刺激價格上漲,但供需基本面的變化并不足以支撐如此巨大的漲幅。到了1月底,青山集團在印尼布局的低成本高冰鎳項目開始量產并發(fā)運回國后,鎳價漲勢才有所放緩。
3月初,倫鎳價格經歷了先暴漲后暴跌的“過山車”行情,市場停擺與極端價格沖擊全球鎳市場運行。數(shù)據(jù)顯示,3月7日,倫鎳期貨價格盤中飆升至55000美元/噸,超過歷史高點并刷新最大單日漲幅紀錄。3月8日,倫鎳價格盤中狂飆,最高觸及10萬美元/噸,LME罕見宣布暫停倫鎳交易,彼時鎳價定格于80000美元/噸。倫鎳在兩個交易日內大漲240%。
3月14日,LME宣布從3月16日起恢復倫鎳交易,并從15日起設置適用于所有基本金屬的漲跌停板。但由于系統(tǒng)問題,倫鎳期貨開盤跌停后出現(xiàn)了在跌停價以下成交的情況。隨后LME宣布暫停交易并取消漲跌停區(qū)間外達成的鎳交易。3月17、18日,倫鎳期貨重現(xiàn)開盤即跌停的局面,仍有多筆交易在低于交易所設定的跌停板下方成交后被取消。3月18日,LME將倫鎳漲跌幅限制進一步提高至15%,和其他金屬保持一致。隨著監(jiān)管強力出手,倫鎳整體大幅回調至符合長期基本面和市場主流預期。
此次倫鎳價格暴漲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鎳供需長期緊張的基本面,全球鎳供需緊張奠定了價格上漲的基礎,二是資本市場博弈的刺激,青山集團風控能力不足,多頭“逼空”刺激價格暴漲。
新能源礦產資源價格趨勢
及對我國能源行業(yè)的影響分析
此次倫鎳價格事件是反映新能源礦產資源價格趨勢和供應鏈安全問題的一個縮影。新能源發(fā)展高度依賴重要礦產資源,近一年,鋰品種價格平均上漲了11倍,鈷品種價格平均上漲110%,其他品種價格上漲40%~200%不等。長期來看,一方面,新能源礦產價格有進一步上升的趨勢,新能源投資成本不斷增加;另一方面,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威脅供應鏈安全。
新能源礦產長期供需緊張將導致價格持續(xù)上漲,電網(wǎng)投資成本增加
需求方面,據(jù)國際能源署預測,到2040年,全球鋰、鎳、石墨、鈷、稀土的需求量將分別增至2020年的43倍、41倍、25倍、21倍、15倍,光伏主要原材料硅的需求量將超過460倍。到2030年,我國風電、光伏、儲能等產業(yè)對銅、鎳、錳、鉻、鉬、鋅、稀土和硅的需求量將增至2020年的3~4倍,對鋰、鈷、釩、石墨的需求量將增至30倍以上;到2060年將分別增至2020年的7~11倍和170倍以上。
供給方面,全球新能源礦產資源儲量有限,生產和加工高度集中在澳大利亞、美國、中國、南非、俄羅斯等少數(shù)幾個國家。例如,全球鋰資源集中在玻利維亞、阿根廷和智利“鋰三角”地區(qū),澳大利亞和智利兩國供給全球75%的鋰資源;鎳資源集中在印尼、菲律賓、俄羅斯等國,三國產量占全球50%以上;錳資源集中在南非、澳大利亞、加蓬、加納4個國家,占全球約70%;剛果(金)鈷資源供應約占全球70%。我國礦產資源種類齊全,但供應結構性矛盾突出,部分新能源礦產供應能力嚴重短缺,尤其是制造電動車動力電池所消耗的鋰、鎳、鈷等礦產在全球明顯處于劣勢地位,長期依賴海外進口,對外依存度非常高,2020年分別達到79%、92%、97%。
關鍵礦物質原材料成本占比不斷提升,成為影響電網(wǎng)投資的重要因素。當前,鋰離子電池陰極材料成本占電池總成本的比例已由2010年的不到5%提升至20%以上,光伏組件中硅和銀的原材料投入占總成本約15%~22%,風機中的銅、鎳、錳等原材料投入超過了總成本的15%,電網(wǎng)總投資成本中銅和鋁的原材料投入占比約20%。2021年上半年,電動汽車受鋰、鎳、鈷等原材料漲價影響,成本上漲6%,光伏組件、風機成本分別上漲16%、8%,電網(wǎng)投資成本上漲9%。
政治博弈和地緣沖突等直接威脅我國新能源礦產資源供應安全
未來,全球圍繞新能源礦產的萃取、加工、精煉和應用的競爭和爭奪將愈演愈烈,由此驅動的政治博弈和地緣沖突也將加劇。
我國緊缺的部分新能源礦產產量主要依靠從“親美”國家,或者是從剛果(金)、幾內亞、緬甸等政治、生產環(huán)境不穩(wěn)定的國家進口,供應鏈極易受生產國貿易政策限制、地緣政治及政變等“黑天鵝”“灰犀?!币蛩馗蓴_而斷裂。再加上我國99%的新能源礦產運輸需經過馬六甲海峽、巽他海峽和南海(“兩峽一?!保┻\輸通道到達國內,一旦發(fā)生沖突或者其他突發(fā)因素阻斷運輸通道,半數(shù)以上的礦產品進口將受阻。
此外,美歐等國家已將我國視為資源爭奪的首要競爭對手,打擊我國海外礦產資源投資與進口的可能性逐漸增加。例如,美國與澳大利亞、剛果(金)等10個國家組建礦業(yè)生產大聯(lián)盟,突出全球資源治理“圈子化”,而這些國家是我國主要的海外礦業(yè)投資地,美國極有可能通過政治施壓、軍事威懾、貿易壁壘、金融制裁等手段,打壓中資企業(yè)在上述國家的礦業(yè)投資,以達到削弱我國海外資源供應能力的目的。
啟示建議
隨著我國經濟高質量發(fā)展和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推進,國內對戰(zhàn)略性新興礦產資源的需求逐年加大且高度依賴進口,增加國外資源的開發(fā)利用仍是長期目標。為避免新能源礦產資源供應風險對我國能源安全的不利影響,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提前布局自主可控礦產資源供應鏈。定期評估不同領域礦產資源需求,推進國內礦種勘查結構調整和勘查布局優(yōu)化,實施重要礦產資源保護和儲備工程,建立以產品儲備為主、產能和產地儲備為輔的儲備體系。在全球范圍內投資布局新礦山資源及運輸路線,構建供應國—通道國—消費國供應鏈安全保障體系。
二是促進礦產資源回收與循環(huán)利用。大力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加強報廢產品和部件的管理,構建資源循環(huán)型產業(yè)體系和廢舊物資循環(huán)利用體系,提高礦產資源回收利用效率,擴大礦產資源再利用范圍。
三是發(fā)揮國家電網(wǎng)有限公司駐外企業(yè)優(yōu)勢,助力我國能源礦產資源供應安全。駐外企業(yè)可聯(lián)合我國其他央企、特大型國企、各行業(yè)的境外企業(yè)設立企業(yè)集群,發(fā)揮能源行業(yè)集群優(yōu)勢,打造國際資源開發(fā)利用集團及貿易集團,逐步消減對境外貿易商的依賴,提升國內能源礦產資源的保供穩(wěn)價能力。
四是加強國網(wǎng)公司投資風險管控,提升金融業(yè)務能力。一方面,重新評估企業(yè)金融業(yè)務國際投資情況,防止過度投機行為,預估實際風險,時刻注意海外市場造成的信息劣勢,對頭寸、自身庫存等關鍵商業(yè)信息嚴格保密,避免國有資產流失。另一方面,深入研究套期保值管理制度,加大風險管理培訓,提升海外期貨投資能力。
本文刊載于《中國電力企業(yè)管理》2022年05期,作者張玉琢、劉之琳、閆湖供職于國網(wǎng)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