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訊:青島地鐵積極踐行“雙碳”戰(zhàn)略,圍繞“建成世界一流綠色地鐵,實現節(jié)電30%,降碳40%”的雙碳目標,在3號線萬年泉路站安裝投用了軌道交通行業(yè)全國首臺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兆瓦級飛輪儲能裝置,為綠色城軌行業(yè)建設貢獻力量。
謀定快動,頂格推進項目籌備工作
國家“雙碳”戰(zhàn)略提出后,青島地鐵運營公司基于自身場景、資源優(yōu)勢,積極發(fā)揮平臺作用,與國內頂尖科研院所和頭雁企業(yè)展開技術交流。2021年7月,運營公司與湖北東湖實驗室、青島海民融合創(chuàng)新科技有限公司簽署三方戰(zhàn)略合作協議,并確定在以飛輪儲能為代表的城市軌道交通新技術、新產品、新能源領域展開戰(zhàn)略合作。
戰(zhàn)略合作達成后,青島地鐵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張君組織運營公司成立專班為項目保駕護航,并組織召開高級別項目推進會、專家評審會十余次。同時,組織專業(yè)技術人員梳理運營數據、資料和技術需求,深度參與飛輪裝置設計、生產全過程,協調合作單位將飛輪項目推進作為第一要務。2022年2月,飛輪儲能裝置具備出廠條件,實現了速度與質量的雙突破。同時,為保證飛輪裝置安裝施工工作的順利推進,運營公司主動聯絡對接設計院、施工單位、接口廠家等,協調各方關系,凝聚各方共識,打通了項目實施的各項堵點。
精心部署,打響安裝施工“第一槍”
2022年2月19日,設備入場成為第一道關。大型設備的運輸就位是一項技術難度較大、危險程度較高的工作。在充分考慮路線、安裝位置等因素下,為保證設備運輸安全,運營公司決定采用軌道運輸的基本思路。
到貨運輸前,運營公司組織各相關單位召開數次調度會,研判運輸風險,明確設備運輸保障措施和職責分工。由于此次運輸工作量大、施工環(huán)境復雜,涉及多設備、多空間、多環(huán)節(jié),為保證運輸工作順利完成,運營公司從設備裝車、運輸、卸載、搬運等環(huán)節(jié),制定施工保障方案,剖析運輸施工各個環(huán)節(jié),明確各環(huán)節(jié)責任到人,監(jiān)督安全措施落實到位,確保施工現場有序可控。經過嚴密部署,本次運輸工作由兩次運輸任務縮減至一次,提前完成設備運輸工作,推進了項目總體進度,成功打響飛輪儲能試點項目安裝施工第一槍。
穩(wěn)步推進,順利完成雙機同步空車掛網測試
3月20日,飛輪儲能裝置正式進入系統綜合聯調階段,經過設備功能驗證及調試測試,設備具備掛網測試條件。3月28、29日,項目順利完成雙機同步空車掛網測試調試,調試充分利用夜間回廠車資源開展五十余次(五種工況)調試,順利驗證飛輪儲能裝置自動充放電功能,為下一步正式掛網夯實基礎,也標志著飛輪儲能系統進入了最后沖刺階段,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義。
4月5日,飛輪儲能項目正式進入上位機調試階段,為實現設備遠程監(jiān)控功能,需完成通訊點位新增配置及調試驗證,克服在原有通訊系統基礎上新增配置的困難,保證其他功能不受影響。上位機調試完畢標志著飛輪儲能項目總體施工進入最后階段,為下一步正式掛網奠定基礎。
并網投用,成為行業(yè)飛輪儲能技術應用里程碑
4月11日下午,兩臺1兆瓦飛輪儲能裝置在青島地鐵3號線萬年泉路站完成安裝調試,順利并網應用。飛輪儲能技術較為復雜,過去長期被國外壟斷。如今,國內軌道交通行業(yè)首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兆瓦級飛輪儲能裝置,在青島地鐵投入使用,從而打破了國外在該領域的技術壟斷,而該裝置關鍵核心技術由國內公司提供。據估算,青島地鐵全面推動飛輪儲能裝置的推廣應用后,可實現牽引能耗節(jié)約15%,線網每年可節(jié)電5000萬度,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5萬噸。
后續(xù),青島地鐵將全力推進飛輪儲能、永磁牽引、新型能管等先進節(jié)能技術研發(fā)應用,降低運營能耗,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國家戰(zhàn)略目標,為青島加快邁向“活力海洋之都、精彩宜人之城”貢獻地鐵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