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元素(Rare Earth Elements,REE)從18世紀末葉開始陸續(xù)被發(fā)現(xiàn),共有17種,包括化學元素周期表中的15種鑭系元素——鑭(La)、鈰(Ce)、鐠(Pr)、釹(Nd)、钷(Pm)、釤(Sm)、銪(Eu)、釓(Gd)、鋱(Tb)、鏑(Dy)、鈥(Ho)、鉺(Er)、銩(Tm)、鐿(Yb)、镥(Lu),以及與鑭系元素密切相關的兩個元素鈧(Sc)和釔(Y)。

稀土元素緣何性感?
如果你在手心粘上一小塊釹磁鐵碎片,手掌向下伸開,置于桌上。掌骨是人體磁性最強的部位,手掌骨被磁化后將在你的手背上形成一個強磁場。這時你膽敢在手掌和手背上各放上一塊稍大的釹磁鐵,強力的磁場可能生生把你的骨頭弄裂!
這就是稀土元素的磁性特征。

稀土元素被廣泛應用于電子、石油化工、冶金、機械、能源、輕工、環(huán)境保護、農業(yè)等領域。應用稀土可生產熒光材料、稀土金屬氫化物電池材料、電光源材料、永磁材料、儲氫材料、催化材料、精密陶瓷材料、激光材料、超導材料、磁致伸縮材料、磁致冷材料、磁光存儲材料、光導纖維材料等。
大多數(shù)稀土元素呈現(xiàn)順磁性,比如釓在0℃時比鐵具更強的鐵磁性。某些稀土元素的磁性特征使其在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風力發(fā)電,甚至國防工業(yè)等方面大顯身手。用過蘋果 iPad 2 的原裝保護套就會到磁性是如此重要。而稀土金屬所產生的永久性強磁則可以用“性感萬分”來修飾。
稀土危機從何而來?

美國最近啟動了本國稀土元素的開發(fā),最著名的是位于加州莫哈韋沙漠東部的芒廷帕司稀土礦山(Mountain Pass,見上圖),主要開采鈰、釹等金屬。該礦山曾經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山之一,具有50多年的開發(fā)歷史,超過50英畝(約合20萬m²)的大型露天采坑。2002年由于環(huán)保問題,以及中國廉價出口的影響被迫關停,默默沉寂了10多年(圖中的積水正是由于長期停工造成的)。
中國曾滿足世界上95%的稀土金屬需求。去年9月,中國政府暫停稀土對日本的出口兩個月,世界倍感恐慌,紛紛加大對本國資源的安全控制。由于全球對稀土金屬的強烈需求,美國稀土生產商和技術公司 Molycorp Minerals 去年12月重新啟動了開采作業(yè)。該公司目前是西半球唯一的稀土金屬生產商,也是中國之外屈指可數(shù)的稀土開發(fā)礦商之一。
但即使中國不采取限制性政策,美國加州芒廷帕司礦山全力恢復生產,全球性的稀土供不應求局面也很快會到來。特別是釹和鏑,它們廣泛用于產生強磁,是電動汽車、混合動力車和風力發(fā)電設備必不可少的組件。美國能源部預測,由于電動汽車和風力電廠的快速擴張,2015年將出現(xiàn)這些稀土金屬的緊缺。
澳大利亞的一些礦山也在開發(fā)作業(yè),跟美國的芒廷帕司稀土礦加在一起能夠在某種程度上提高全球性供給,但還遠不足以解決未來幾年的稀土危機。
品質稀有替代難求

尋找替代品的努力一直沒有停止,但僅有的突破到工業(yè)化生產也需假以時日。美國現(xiàn)在面臨的另一個棘手問題是人才荒,在當年關閉這些礦山后,強磁生產商和專家都轉移到亞洲,以尋求更加毗鄰礦山且降低勞工成本。如此一來,研究機構和公司在磁產品生產和研發(fā)上興趣陡降,雖然現(xiàn)在科研資金充盈,但缺乏人才、工業(yè)和礦山以付諸實踐。
稀土金屬的選冶工藝復雜,而且?guī)矸N種環(huán)境問題。美國的芒廷帕司稀土礦山幾經周折,吸引投資并上市后,開啟了美國稀土生產的新紀元。但該礦山更多的是富集輕稀土,而能在高溫條件下工作的強磁組件則必須使用大量重的稀土元素。
另一個棘手的問題是,美國當年關閉稀土礦山后,絕大部分的下游工廠也相繼倒閉、關停。美國礦山現(xiàn)在只能生產出稀土礦石,而將礦石提純加工成磁體的企業(yè)和設施幾乎僅僅分布在中國,雖然馬來西亞正在試圖建設一個新廠。另外,磁工業(yè)又聚集在中國和日本,日立金屬公司掌握了制造稀土合金和強磁體的專利。雖然日立金屬公司和 Molycorp 公司簽訂了合作協(xié)議,但在美國生產這些產品還需進口大量的重稀土金屬。
科研嘗試應對危機

清潔能源前景堪憂

僅有少數(shù)專家對未來持樂觀態(tài)度,他們認為稀土資源儲量足以滿足大規(guī)模清潔能源科技(如電動車、混合動力車、風力發(fā)電廠等)的發(fā)展。一家著名研究所的所長泰勒(Patrick Taylor)則深感擔憂:“人類想大力發(fā)展新能源經濟,但我們面對的是有限的資源和持續(xù)升溫的需求。”當被問及中國何以能夠牽制全球時,他感慨道:“20多年前,當大量的技術和專家涌入中國的時候,世界上其它國家竟然沒有任何人表示關注。”
中國未曾主動牽制他國,而他國過去的種種所為造成了捉襟見肘的現(xiàn)狀。西方國家在保護本國資源安全的同時,亦大量廉價購買并囤積了中國出口的稀土金屬。他們現(xiàn)在面臨資源的緊缺、人才技術的匱乏也許只是短期的表象。美國等國家地下蘊藏的大量稀土資源、其經濟競爭力、科技水平,以及礦業(yè)和資本市場的豐富運作經驗;必將在不遠的將來形成對中國的制衡。
但從全球稀土資源總儲量上來講,清潔能源產業(yè)無論是虛為其名,還是切實保護環(huán)境的目的驅動下的蓬勃發(fā)展,必將造成未來稀土資源的真正危機。而中國的出路又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