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wǎng)訊:近年來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增多,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不是自發(fā)的出于節(jié)省成本考慮的個人選擇,而是多出于示范運行目的公交環(huán)衛(wèi)領域的單位采購,而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行為亟待推進。有關數(shù)據(jù)表明,截至去年上半年,私人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僅為800多輛,在1萬多輛的新能源保有量中顯得身單影只。
自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對私人購買新能源車進行補貼以來,兩年多的時間過去了,但是新能源市場市場對此反響平平,私人購買者寥寥無幾。而財政部準備的對新能源汽車補貼的50億元的真金白銀預算,也只花出去不到1億元。
為什么消費者對這些新能源汽車不感冒,面對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純電動車最高補貼高達5、6萬元不怦然心動?
其直接原因在于,電動汽車由于動力電池成本居高不下而造成的價格高企。一輛新能源汽車的價格動輒數(shù)十萬元,即便是享受各種補貼,其售價也還是常常比常規(guī)動力版本的車型貴出一大截。此外,消費者還要操心何處充電、電池性能逐漸衰變以及車輛全生命周期內(nèi)更換電池等棘手問題。況且,一些地方的補貼政策只照耀當?shù)仄髽I(yè)生產(chǎn)的電動汽車產(chǎn)品,大大削弱了消費者們的選擇余地。這些都是導致新能源汽車在高額補貼之下仍然遇冷的因素。
因此,即便是比減免區(qū)區(qū)數(shù)百元的車船稅更進一步的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免征購置稅,可能拉動市場的效果依然有限,盡管該政策增大了對潛在新能源汽車消費者的吸引力。而且在以單位采購為主體的新能源汽車銷售格局之下,購置稅減免政策難以起到多大作用,因為單位采購對價格的小幅波動并不敏感。
筆者認為,新能源汽車私人消費未來突破口在于發(fā)展微型、小型電動代步車。
這樣的車輛因為搭載了更少的目前仍很昂貴的鋰電池,售價更便宜。在購買補貼、車船稅購置稅減免、不限行不限購、電費優(yōu)惠等多重政策集合效應之下,真正獲得與傳統(tǒng)汽車相當?shù)馁徺I價格優(yōu)勢和更大的使用成本優(yōu)勢,并被消費者在自然選擇之下所接受。
此外,還須探討方便新能源汽車消費者充電的商業(yè)模式。
歐美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所攀升,得益于他們的住宅環(huán)境對車輛充電的便利性。很多購買純電動汽車或者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消費者,擁有獨立的車庫,晚上插電慢充而早上開走,非常方便。
但是,我國一些大中城市獨立車庫往往很少,而且主要分布在富人區(qū)的別墅群中。現(xiàn)實情況是,一些小區(qū)就連普通的車位也常常短缺,而且位置不固定,很多小區(qū)實行包月制,車輛每天并不是固定停放,而是隨機占用。這或給專為純電動汽車或插電式新能源汽車設置固定式充電樁增加了難度,要么這些新能源汽車的車主就面臨不得不購買固定車位的選擇。而且,在車位稀少的情況下,這樣的專用車位有時可能會被別的車輛臨時占用,增加車主的煩惱。但向新能源汽車用戶傾斜,專門在小區(qū)劃出帶"充電樁"的停車位,也絕非易事。因此其充電模式還需進一步研究。
找到一個得以撬動的支點,新能源汽車私人消費形勢就會頃刻改變。但遺憾的是,在目前階段,購置稅減免還不是這樣的支點。從各個方面來看,未來撬動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支點,還將是電池技術突破所帶來的車輛成本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