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儲能網(wǎng)訊:得益于政策補貼與碳排放法規(guī)的執(zhí)行,在歐洲市場,今年1~10月電動汽車累計銷量達到92萬輛,同比增長115%。在國內市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也在快速恢復。中國汽車工業(yè)協(xié)會數(shù)據(jù)顯示,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6萬輛,同比大增104.5%,這已是本年度第4次刷新月銷量歷史紀錄。
當汽車進入電氣化時代,另一個問題接踵而來:在電氣化時代,車企將如何保持盈利?據(jù)了解,相比內燃機汽車,當前每輛電動汽車的成本要高出約3500~1萬歐元。盡管汽車制造商正在努力縮減電動汽車的附加成本,但盈利能力和邊際收益仍面臨挑戰(zhàn)。如何在電動化轉型的過程中,確保轉型投入與可持續(xù)盈利的兼顧,已成為車企需要直面的話題。
在本屆廣州車展期間,普華永道發(fā)布了《汽車動力系統(tǒng)研究2020:如何在電氣化時代保持盈利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未來汽車動力系統(tǒng)技術和成本如何演變、動力系統(tǒng)產品組合與核心能力等問題作出分析、判斷和預測。
《報告》預測,到2025年,傳統(tǒng)燃油車市場將逐漸衰退。到2030年,美國市場電動車注冊數(shù)量約140萬輛;歐盟市場電動車注冊數(shù)量約600萬輛;中國市場電動車注冊數(shù)量約1000萬輛。
“到2030年,中國將在全球電動車市場中扮演重要角色。但對主機廠來說,在此過程中不僅需要對產品組合進行有效管理,還需要在產業(yè)鏈上下游進行全方位投入。”普華永道思略特中國汽車行業(yè)管理咨詢合伙人蔣逸明表示。
從市場滲透率來看,接下來中國和歐盟將在電動車領域展開正面交鋒?!秷蟾妗奉A測,到2030年,中國純電動車的市場滲透率將達到33%;歐盟純電動車的市場滲透率將達到34%,相比之下美國純電動車的市場滲透率僅有8%。
蔣逸明認為:“與歐美等市場相比,中國消費者對電動車的接受程度更高。隨著電動車型數(shù)量的增加,將有望把中國市場上的消費人群從嘗鮮人群逐步拓展到理性和大眾人群?!?
與純電動車相比,燃油車的滲透率有可能將進一步下降。到2030年,中國燃油車市場滲透率將從2020年的93%下降至56%;美國燃油車市場滲透率將從2020年的93%下降至83%;歐盟燃油車市場滲透率將從2020年的89%下降至49%。
中國、歐盟兩大電動車市場之所以“未來可期”,與其政策支持不無關系。今年4月,財政部等部委聯(lián)合發(fā)布《關于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通知》,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
此前,歐盟也已宣布2030年汽車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38%,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必須符合減排目標。另外,荷蘭阿姆斯特丹將在2030年全面禁止燃油車。
《報告》認為,到2035年,歐盟將成為純電動車的主要增長市場,市場滲透率將達到67%。中國市場的純電動車市場滲透率為55%,美國市場的純電動車市場滲透率為14%。
隨著銷量的增加以及技術的成熟,電動車的成本將進一步降低。《報告》估算,2030年,大型電動車的電池組價格將從90歐元/千瓦時下跌到68歐元/千瓦時,其他動力系統(tǒng)的附加成本將降至1500歐元~3000歐元左右。
即便如此,每輛電動汽車的成本仍高于傳統(tǒng)燃油車,這意味著汽車制造商在向電動化轉型過程中成本增加,從而有可能威脅到未來的利潤率和盈利能力。蔣逸明認為,主機廠可以從提高車輛價格、降低動力系統(tǒng)成本方面控制成本。
《報告》顯示,當電動車成本增加時,如果車輛價格上漲空間有限,將不能完全彌補附加成本,預計2025年左右大多數(shù)傳統(tǒng)汽車市場參與者將面臨嚴峻形勢。對此,《報告》建議,車企可以從以下兩方面應對:一是降低新一代動力系統(tǒng)平臺的產品成本;二是重塑投資組合,優(yōu)化潛在的消費者價值,并提高消費者對替代性動力系統(tǒng)的支付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