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省能源局發(fā)布了《關于發(fā)布2020年度風電和光伏發(fā)電消納預警結果的通知》。面對風電消納困難,可能也會棄風限電的湖北省,選擇了和湖南省同樣的解決辦法:風電+儲能。
面對風電消納這一問題,湘鄂兩省均采取了“風電+儲能”的解決方法,這說明該方法或許是當下解決風電消納問題最為行之有效的辦法。
“風電+儲能”落地情況如何 ?
目前來看,“風電+儲能”已經成為普適性強、經濟性相對較好、更容易解決消納問題的方法。那么,“風電+儲能”在全國范圍內的實施情況究竟如何?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在風電消納壓力的進一步影響下,目前我國已經有至少八個省份提出了“風電+儲能”相對應的政策,將風電消納引向“風電+儲能”成為各地政府解決風電消納問題的共識。
從政策支持的角度來看,對于中央政府來說,解決風電消納更多采取制定法規(guī)的方式來進行指導。早在國家發(fā)改委、國家能源局五部委在2017年《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yè)發(fā)展的指導意見》就已經指出,儲能能夠顯著提高風、光等可再生能源的消納水平,支撐分布式電力及微網,是推動主體能源由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更替的關鍵技術。在具體風電方面如《關于建立健全清潔能源消納長效機制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的出臺,直接從根本出發(fā),劍指清潔能源的長效消納機制。
而對于地方政府來說,由于職責和行政范圍的不同,更多地將促進消納策略具體化、細則化,將具體的風電+儲能的策略放在促進消納方案的文件之中。通過鼓勵、支持、引導地方風電項目建設儲能裝置來對風電進行消納。同時,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平價風電配置儲能項目成為地方政府重點鼓勵和引導的方向。
表中省份除了對新建的風電項目要求配置儲能設備之外,山西省對35KV以上的光伏電站(已建好)要求進行一次調峰改造,更被視為風光儲配置擴大化的表現(xiàn)。同時,國際能源網/風電頭條(微信號:wind-2005s)還對目前已經見諸報端的風電+儲能項目進行了簡單的統(tǒng)計。
從表中,我們可以看出,目前我國“風電+儲能”項目開發(fā)仍舊處于起步階段。儲能設施規(guī)模較小,占風電場規(guī)模往往在10%~20%之間。據(jù)國際能源網/風電頭條(微信號:wind-2005s)了解,2019年,中國首次出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風電+儲能”項目——魯能海西州多能互補集成優(yōu)化示范工程50MW/100MWh的磷酸鐵鋰電池儲能項目投運,這是國內目前最大的電源側集中式電化學儲能電站,該儲能電站對應包括了400MW風力發(fā)電項目。
根據(jù)彭博新能源財經統(tǒng)計,截止2020年1月,中國“風電+儲能”項目中儲能的累計安裝規(guī)模為68MW;2020-2021年有待并網的“風電+儲能”項目中儲能的預計規(guī)模為555MW。
“風電+儲能”助力風電消納
面對風電消納問題,實際上目前公認的解決方法主要有三種:儲能、特高壓向外輸送和本地新建高能耗項目,三種方法各有優(yōu)劣,但若論適用性最強的消納方法,非“風電+儲能”莫屬。
在三種解決方法中,特高壓向外輸送方法成本高,建設工期長,輸送能力有限。據(jù)國際能源網/風電頭條(微信號:wind-2005s)了解,我國首條專用于輸送清潔能源的特高壓線路: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總投資額約為226億元,線路全長高達1578千米。
另外,非清潔能源專用的傳統(tǒng)特高壓線路向外輸送可再生能源電力能力依然有限。以風電消納的重災區(qū)三北地區(qū)為例,風能專委會秘書長秦海巖先生曾介紹,在三北地區(qū)的9條特高壓線路中,2018年全年向外輸送電力1357.3億千瓦時,其中可再生能源僅有386億千瓦時,所占比例僅為28%。
高昂的投資額決定了特高壓工程只能由國家財政進行支付,地方政府難以承擔。而非清潔能源專用特高壓之外較低的特高壓輸送利用率更是進一步拉低了選擇特高壓來對多余風電消納的意愿。
再來看本地新建高能耗解決風電消納問題的策略,本地新建高能耗項目實際上更像是一個偽命題。從本質上看,高能耗項目無法解決新能源發(fā)電所存在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仍舊需要火電作為基礎負載。所以,高能耗項目也并非風電消納的最佳選擇。
為什么很多省份開始嘗試“風電+儲能”這種方式?“風電+儲能”模式會在風力較強,風電機組多發(fā)點時,吸納多余電力,存入儲能系統(tǒng);在風力較弱或風電機組運維所導致的電量少發(fā)或停發(fā)時,儲能系統(tǒng)可以輸出儲備電力,從而穩(wěn)定電網。
另外,相比較前兩者,儲能建設的成本和所需要審批的程序可以說是“毛毛雨”。相對簡單的審批程序、相對便利的建設條件、相對實惠的建設成本,已經逐步讓“風電+儲能”成為多地政府青睞的風電消納方式。
此外,儲能系統(tǒng)價格向下的變化趨勢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進配置儲能系統(tǒng)的作用,據(jù)統(tǒng)計,2020年儲能系統(tǒng)報價已經從最高2.549元/Wh下降到最低1.717元/Wh,降幅達到32.64%??梢灶A料到,隨著技術進步和市場競爭的加劇,儲能建設成本將會進一步下探。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李寶山曾說:“風光儲能源結合雖然尚未大范圍來臨,但卻是未來發(fā)展趨勢?!庇绕湓陉懮巷L電補貼即將到期的2020年,為了獲取最后的陸上風電補貼而導致的項目“搶裝”必然使年度新增裝機量出現(xiàn)進一步增長,大量新增的風電裝機量將會進一步增加電網的消納壓力。可以預料到,如果沒有有效的消納辦法,2020年的棄風率很有可能會出現(xiàn)一定程度的反彈。